红壤

红壤退化阻控与生态修复.pdf

本书反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红壤退化阻控和生态修复方面的进展,论述了红壤侵蚀、酸化、养分贫瘠化和生态功能退化的阻控和修复原则、方法和关键技术体系;以经济作物、经济林果和油料作物为核心,提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林牧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阐述了红壤退化修复对促进区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效

红壤区土壤侵蚀地图集.pdf

本书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017YFC0505400)重要成果,系统全面地展示了自然与人为交互作用下,1985~2015年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演变过程和驱动因素,进而提出了面向生态功能恢复的水土流失优化防控区划方案。图集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水土流失演变规律图组、水土流失人为贡献图组、水土保持措施分布图组、水土流失防控区划图组。

红壤坡耕地氮磷输出与控制研究.pdf

本书以云南红壤坡耕地试验区已有的水土保持监测站长期定位监测数据为基础,揭示了滇中松华坝水源区迤者流域和抚仙湖一级支流尖山河流域内坡耕地的面源污染物氮磷输出及平衡特征等规律,并探讨了等高反坡阶整地与施肥、生物质土壤改良剂、生态草带措施对坡耕地径流氮磷输出的控制作用和土地垦殖对集水区

广西红壤肥力与生态功能协同演变机制与调控综合报告.pdf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思路与技术路线等;第二章,调查、分析了广西生态功能退化状况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等;第三章至第五章,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定位试验等,深入研究了广西红壤肥力的演变过程和机制、广西红壤肥力与生态功能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反馈机制,以及

红壤山地生态果园技术模式与功能研究.pdf

本书概述了生态果园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学原理,从适生牧草的引进、品种选育、牧草综合利用等方面介绍了生态果园的建设技术,并评价了生态果园建设在生物生产、水源涵养、改土培肥、固碳增汇及生物多样性利用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

江西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pdf

坡耕地是我国南方红壤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也是该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坡耕地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还会污染水质、破坏水资源。本书通过定位观测、理论探讨、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研究手段,对江西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分

红壤生态系统研究. 第一集.pdf

本集论述了我国红壤区的优势、潜力问题,对红壤生态开放实验站站区的土壤、植被、水体等背景值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共载有学术论文37篇。

湘北红壤低丘岗地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 1991~1994.pdf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主持承担的“八五”国家攻关项目“南方红黄壤丘陵低产地综合治理研究”的一个专题的研究总结,反映了1991—1994年专题的阶段性研究结果。 本书共收载论文和研究报告32篇,分五部分:季节性干旱问题与土地持续生

红壤坡地水土资源保育与调控.pdf

本书通过在红壤中心区域进行长期的定位观测,系统研究了红壤坡地天然降雨、地表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土壤水分和土壤侵蚀等方面的时空分布规律。全面阐述了运用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的调控机制和保育效果。

红壤典型侵蚀区土壤碳流失与调控.pdf

土壤侵蚀环境下的碳流失与调控技术研究是目前全球碳循环与土壤侵蚀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基于我国红壤典型侵蚀区的土壤碳流失现状,本书基于大量的实测资料,从土壤碳流失机理、土壤碳流失负荷模型、固碳技术等方面展开论述,得到一系列原创性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