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集刊. 第5号. 祁连山冰川变化及利用.pdf

本号《集刊》系祁连山冰川变化及利用研究专辑,汇集了我所组织的祁连山冰川利用研究队1975—1979年考察研究的主要成果,基本查明了祁连山冰川资源,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祁连山冰川的分布、特征、变化和融水径流等方面的规律,提出了利用冰川的建议。这是我国区域冰川研究中在理论和方法上比较扎实

东祁连山高寒草甸种子库与种子雨研究.pdf

本书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种子库与种子雨研究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土壤种子库和种子雨的概念、研究的意义、容量(大小和结构)及空间格局、类型及分析方法,分析了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土壤种子库和种子雨与现存植被的关系及其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分别论述了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

祁连山北缘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pdf

本书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祁连山北缘冲断带的结构、变形特征和变形历史,以及相关盆地群的发育特征与盆山耦合、盆地群的油气资源远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祁连山北缘冲断带新生代变形的时空规律与油气资源远景。

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pdf

本报告系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硏究队1958年分七队考察祁连山现代冰川的主要成果,包括论文七篇,综合地(第一篇)与分区地(第二至第七篇)论述祁连山现代冰川的分布、类型、储量、积累与消融特征、结构与运动、人工黑化冰雪促进消融实验的主要结果、羣众融冰化雪经验与各冰川区的利用价值等,是

祁连山地质志. 第二卷. 第一分册.pdf

祁连山地貭志第二卷是在祁连山路线地貭报告(见第一卷)基础上的进一步综合硏究成果,内容包括自然地理概述、构造-岩相带划分、区域地层硏究、岩浆活动和变貭作用、大地构造及祁连山地槽发育史等专题,材料丰富,并有许多新的结论,是对于祁连山地区地貭结构较全面而深入的硏究报告。全书共分为两个分

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pdf

《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以祁连山河源山地为核心研究区,在前人大量工作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实地调查和观测,进行了大量统计、分析和论证,阐述了祁连山从山区至山前脆弱带的水源涵养功能监测与增贮潜力评估的方法、理论、模型与技术,以及内陆河上游山地祁连山北坡的木本植物群落分

祁连山地质志. 第四卷. 第三分册.pdf

祁连山古生物志是祁连山地貭志的一部分,列为第四卷。本书为其第三分册,论述了祁连山区的珊瑚化石,共包括论文三篇:(一)青海门源晚奥陶世珊瑚化石;(二)北祁连山中志留世珊瑚化石:(三)祁连山区下石炭统的四射珊瑚。 这些材料的出版,对祁连山区的地貭普查与矿产勘探工作提供

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水文影响.pdf

为在祁连山区合理恢复因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而减少的青海云杉林分布面积,需要通过合理经营青海云杉林,充分发挥其水文调节、木材生产、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本书系统总结和论述青海云杉林的空间分布、物候响应、林分结构(树高、胸径、年龄、郁闭度、叶面积指数、林地植被和枯落物层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