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量

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诊断.pdf

本书以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森林地上生物量的遥感反演为目的,结合作者长期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撰写而成。全书共7章,首先在绪论部分整体上说明了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的意义,并对当前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第2章对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所利用的遥感原理进行了介绍;第3章是森

星载激光雷达反演森林生物量方法及其应用.pdf

本书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在星载激光雷达领域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9章,详细介绍了ICESat-GLAS系统,深入阐述了GLAS数据处理及其波形参数提取的方法与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基于GLAS波形参数反演森林冠层高度与森林地上生物量做了系统的研究,并针对GLAS数据空间不连续及无法成像的问

东北林区主要树种及林分类型生物量模型.pdf

  本书以我国东北林区主要树种及林分类型生物量为研究对象,采用近代先进的生物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东北林区主要树种和林分类型总量及各分项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内容主要包括生物量模型误差结构研究、单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研究、东北林区主要树种生物量分配及根茎比、东北林区主要树种生物

思茅松天然林生物量分配及环境解释.pdf

本书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松天然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研究区澜沧县、思茅区和墨江县三个典型位点45块样地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三个典型位点思茅松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及林分总生物量等维量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变化规律,以及乔木层木材、树皮、树枝、树叶、地上部分、根系及乔

环境灵敏的思茅松天然林生物量模型构建.pdf

本书共分为七章,内容包括:绪论、研究方法、环境灵敏的思茅松单木生物量混合效应模型构建、环境灵敏的思茅松林分生物量混合效应模型构建、林分生物量扩展因子及根茎比模型构建、思茅松单木生物量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构建、结论与讨论。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生物量方程.pdf

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组依托其中“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这一课题编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丛书”。  本书是丛书的一个分册,根据全国 7800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样地的野外实测数据,对

中国常见灌木生物量模型手册.pdf

本手册汇集了884条中国常见灌木物种的生物量估算模型,其中480条为著者通过“中国灌丛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变化和机制”课题所构建,另外404条为著者收集、评估、筛选到的源于我国1989年以来文献中的灌木生物量模型。基于本书收集的884条中国主要灌木物种生物量模型,读者可以直接根据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