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

福建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pdf

本书是关于福建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2006-2007年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书中介绍了大练岛及其周边海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练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工作概况及出水遗物,并将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出水遗物与龙泉窑考古发掘出土及海外沉船出水的同类器物作了比较,对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的性质、年代

“南海I号”沉船发掘现场保护研究(2014~2016).pdf

“南海Ⅰ号”宋代沉船船体及出水文物保护一直以来都受到各界的关注。本书全面介绍“南海Ⅰ号”沉船发掘现场 2014~2016年的保护工作,包括项目前期的评估、保护方案的制定,以及围绕“南海Ⅰ号”开展的木质船体及陶瓷器、金属器、有机质文物、石质文物等出水文物的病害信息提取及现场“稳定性

“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报告.pdf

  “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披市象山县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北渔山岛小白礁北侧水下24米。该沉船遗址的发掘是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浙江第一个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报告》不仅因其众多珍贵的出水文物和"中西合璧"的船体构造

“南海Ⅰ号”古沉船遗址的动物遗骸.pdf

“南海Ⅰ号”宋代沉船的发现、打捞和发掘是我国水下文物发掘与保护事业的里程碑事件。为了解“南海Ⅰ号”古沉船遗址的环境变迁及其与沉船保存状况间的关系,在海洋无脊椎动物鉴定分类的基础上,本书应用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环境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分析了堆积在沉船遗址沉积物中的无脊椎动物遗骸的

中国沉船考古发现与研究.pdf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展开与全国文物保护体系的建立,我国考古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古浅滩、古河道内发现了40余处古代沉船遗存,沉船考古研究随之兴起。1987年,随着水下考古进入中国,截至目前,先后发现水下沉船遗存110余处,与沉船相关的水下文物

洛阳汉唐运河遗址调查与古沉船发掘报告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著.pdf

本书是洛阳汉唐漕运水系遗址调查报告,以及洛阳运河一、二号古沉船的发掘、保护和复原研究成果。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洛阳汉唐漕运水系遗址调查和洛阳运河一、二号古沉船的发掘的基本资料;下编为在发掘、搬迁过程中,运河古沉船保护、复原研究的成果,并附以古沉船线型测绘、年代检测和船体材质检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