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乡风文明:新农村文化建设 : 基于浙江实践的研究.pdf

本书以分析浙江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中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农村文化建设规律,探讨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农民自办文化、农村文化市场建设等问题。

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传统村落建设规划设计研究 卢世主,黄薇,刘天成 著.pdf

《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传统村落建设规划设计研究》对我国传统村落在“新农村”和“美丽乡村”两个时期的村庄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历程,总结了传统村落在“新农村”建设时期产生的问题,分析了传统村落由“新农村”向“美丽乡村”转型的动因,剖析了村落空间

上海乡村人居环境.pdf

本书为“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丛书”分册之一,主要针对上海乡村的非典型性,从历史、空间和制度等维度,将上海乡村人居环境置于历史路径、城乡关系、制度政策框架下研究。本书综合采用数据分析、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上海乡村变迁的整体趋势,并运用类型学方法探讨乡村类型分化及乡村人居环境特征。本书以结构约束—行为选择视角诠释乡村人居环境的动因机制,从而对大都市乡村发展做出研判,提出相应政策议题。本书可供各级政

长江中游乡村人居环境.pdf

本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于2018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丛书”中的一册。本书以湖北省鄂西山区、江汉平原水网地区、武汉市近郊区典型乡村为微观样本,详细论述了乡村人口流动、农村居民的安居意愿、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居环境建设的一般状况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在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出发,建构了长江中游地

四川乡村人居环境.pdf

本书撰写以北纬26°03′~34°19′,东经97°21′~108°12′为研究区域范围,以东部绿色盆地和西部生态高原的不同生态功能分区为研究区域,以四川地区5个县域、46个村、861户、2 977名家庭成员的现场调查、访谈及数据采集资料为基础研究样本,以“三生空间”环境为研究主线,展开基于2015年田野调查成果的拓展性研究。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四川乡村人居环境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建设成效、发展机

江浙乡村人居环境.pdf

丛书的撰写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对我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80个村的大量一手调查资料和城乡统计数据分析为基础。书稿借鉴了本领域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建构了本土乡村人居环境分析的理论框架;具体的研究工作涉及乡村人口流动与安居、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乡村治理和运作机理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均关系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状况的认知,以及对我国城乡关系

黄河下游乡村人居环境.pdf

本书将结合全国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数据和全国相关统计数据,以黄河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深入解析其农村人居环境系统构成,总结黄河下游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总体特征,分析农村人居环境影响因素,并结合该地域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建议。本书将结合全国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数据和全国相关统计数据,以黄河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深入解析其农村人居环境系统构成,总结黄河下游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总体特征,分析农村人居环

东北地区核心-边缘空间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经济增长和产业组织的视角.pdf

本书基于大量的经济社会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变量空间分析等手段,深入审视了东北地区的空间组织结构、地区产业分工、产业部类空间分异、城市网络联系等方面的特征。本研究围绕东北振兴及地区空间演化展开研究工作,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和振兴历程作了回顾,对振兴政策以来的东北地区空间结构加以解析,并就产业组织对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的作用机制作了探讨和解释。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围绕案例产业进行分析。本书可

内蒙古乡村人居环境.pdf

"本书为“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丛书”之一,依托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我国农村人口流动与安居性研究”,是同济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高校团队多年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研究成果展现;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丛书的撰写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对我国13个省480个行政村的村民和基层干部的大量一手调查资料和城乡统计数据分析为基础。支撑书稿撰

中国乡村人居环境总貌.pdf

"本书及其所属的丛书,是同济大学等高效团队多年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研究成果展现,并与所承担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我们农村人口流动与安居性研究”密切相关;本丛书被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丛书的撰写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对我国13个省480个村的大量一手调查资料和城乡统计数据分析为基础。书稿借鉴了本领域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建构了本土乡村人居环境分析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