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道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9年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下降23.1%,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2020年1月至8月,这一比例达到86.7%,PM2.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正在成为常态。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  )。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9年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下降23.1%,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2020年1月至8月,这一比例达到86.7%,PM2.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正在成为常态。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  )。

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廊道研究.pdf

南粤古驿道作为中原联系岭南的重要纽带,是广东千年文明史的活化石。本书从遗产廊道的角度对南粤古驿道及其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价值重构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南粤古驿道遗产廊道的方式整合区域内的各项文化生态资源,统筹古驿道遗产的动态保护与活化利用问题。探讨南粤古驿道在新时代背景下与城市发

黄河下游生态廊道构建理论与实践.pdf

作者坚守黄河治理一线30余年,针对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长期致力于治河基本理论与重大水利工程设计运用技术研究。本书是作者于2017年以来在深入认识黄河下游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行业视角,回应社会、学界对宽滩多沙河流治理的诸多疑虑,逐步形成的黄河下

中尼廊道及其周边地区资源环境基础与承载能力考察研究 封志明等 著.pdf

本书基于2018~2019年中尼廊道及其周边地区资源环境基础与承载能力考察研究,从人居环境适宜性到资源环境限制性,建立了中尼廊道及其周边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南亚通道地区、中尼廊道及周边地区和重点口岸地区等三个尺度,系统评估了中尼廊道及其周边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