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pdf

《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段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实验测试和理论研究等方法,以页岩气成藏机理为核心科学问题,基于对页岩有效厚度、埋藏深度、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吸附含气性、岩石脆度、孔隙度和构造改造强度等页岩气成

大气污染特征和成因研究——以四川盆地为例 罗彬 著.pdf

《大气污染特征和成因研究——以四川盆地为例》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四川省近年来在大气污染特征及PM2.5来源解析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研究了四川省2004~2020年污染物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大气污染变化特征;分析了四川盆地的污染气象特征,对四川盆地三大区域的颗粒物进行了采样监测,并分析了其

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古岩溶储层 文华国等 著.pdf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纪构造演化、地层特征,划分了沉积相类型并建立沉积模式,研究了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基于古喀斯特相标志和古岩溶地貌恢复,分析了古岩溶控制因素;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储层综合评价等方面对川东古岩溶储层特征进行详

四川盆地天然气地震勘探技术 徐天吉, 唐建明, 程冰洁 著.pdf

本书紧密围绕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碎屑岩气藏、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和非常规(页岩气)气藏,全面阐述常规地震与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采集、处理、解释等理论方法、实施流程和技术进展等内容,系统论述地震勘探技术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实践效果、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观测系统设计、

四川盆地二叠纪沉积环境及古生态.pdf

本书从地层学、沉积学及古生态学等角度,深入分析区内各类岩石的特征及成因,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二叠纪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古环境研究,深入探讨四川盆地二叠纪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以期为区域科学研究以及矿产勘探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化石.pdf

四川盆地中生代陆相地层非常发育,其中侏罗纪地层中盛产恐龙化石。自从杨钟健教授等早期开创性工作以来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其研究成果久已闻名于世。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又发掘了大量的恐龙化石。作者等在研究这些化石材料的同时,对已发表的化石记录作了讨论、补充、修订和系统整理,写成这部专著,共

四川盆地蕈菌图志.pdf

本书介绍了144个物种,包括21种子囊菌、123种担子菌,属于2门、5纲、18目、49科、88属,对每个物种的形态学特征、菌丝体特征、菌丝特征、生长环境、采集地点、利用价值等进行了介绍,对物种的通用学名、同物异名、分类地位进行了介绍。

四川盆地东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pdf

本书主要依托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和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科技项目(2012~2018年),基于米仓山、大巴山地区野外露头扎实工作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重点阐述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涵盖从全球构造、区域构造到局部构造变形。本书

降雨诱发红层滑坡研究——以四川盆地为例.pdf

红层是典型的易滑地层,红层滑坡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与运营造成严重威胁。本书以四川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红层滑坡的孕灾环境、主要类型与特征、形成条件、成因机理和失稳破坏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介绍红层滑坡分析评价、早期识别、监测预警和防治利用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