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考古勘探报告.pdf

本书报告了扬州蜀岗古代城址2011年和2013年的勘探调查成果。书中总结了本次考古勘探中使用的分区、布孔、测量等工作方法和思路,详细介绍了主要的勘探结果,对勘探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蠡测,并概述了部分据勘探结果提供的线索而进行的相关考古发掘工作,对勘探结果进行了部分验证。

邳州山头东汉墓地.pdf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发掘概况与报告整理、墓葬与出土器物、器物的类型学研究、墓葬的分期与年代等。

句容东岗头遗址——2005年考古发掘报告.pdf

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初,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句容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江苏省句容市东岗头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本书即为此次发掘的成果刊布。遗址发掘面积共计约3000平方米,时代主要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和中原地区的西周时期,其中西周时期文化遗存为开展湖熟文

大运河两岸的历史印记 : 楚州、高邮考古报告集 : collection of excavation report on Chuzhou and Gaoyou.pdf

本书是大运河两岸的淮安、楚州、高邮地区各遗址墓葬的考古发掘简报汇总。具体内容包括《淮安楚州区周湾与杨庄古生物化石地点发掘简报》、《淮安楚州区白马湖农场二站遗址发掘简报》、《淮安四站鸭洲明清墓地考古发掘简报》等。

顺山集——泗洪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pdf

2010~2013年,南京博物院、泗洪县博物馆对江苏省泗洪县梅花镇顺山集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 2750平方米。本书即为此发掘的成果结集。该遗址年代为距今 8500~7500年,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三期,其中一、二期文化遗存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我们称之为“顺山集文化”,三

大运河文化研究论集.1.pdf

大运河是春秋以降在中国中东部跨越若干流域、沟通南北的水路,对中国政治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四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大运河沿线的考古工作中,发掘了一大批重要的遗址,整理了前所未有的新资料。同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利用考古资料、文献资料,从经济交流、水利工程、河

淹城 : 1958~2000年考古发掘报告.pdf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是一处商周时期的重要城址遗址。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此先后有14次采集了文物。1985年淹城遗址的发掘工作开始准备,1986年5月至1991年先后5次对其进行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合计发掘面积近1800平方米,并发掘了2座土墩墓。2000年时抢

藤花落 : 连云港市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pdf

本书介绍了1996-2003年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对藤花落遗址进行的4次发掘的情况。分六章,第一至三章介绍了遗址背景、发掘背景和地层堆积;第四至六章按时代顺序介绍了不同时期遗址的主要发现;8个附录体现了该遗址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成果。

扬州城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 1999-2013年.pdf

本书报告了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1999-2013年的主要工作,包括扬州蜀岗古代城址的城圈、城壕和城内部分遗迹、蜀岗下城址的扬州城南门、唐宋城东门、宋大城北门和北水门等门址以及唐罗城西南角城墙和马道基址等发掘成果。

南京博物院论文选编(2013-2022) 南京博物院.pdf

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1933年国民政府创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名“国立中央博物院”,1950年3月更名为“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始终履行“提倡科学研究,辅助公众教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进”的立院宗旨,深耕文博事业,致力服务社会。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