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高寒地貌格局与变化.pdf
本书基于中国数字地貌类型数据、地貌区划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SRTM3 DEM和ASTER GDEM等多源数据,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对青藏高原高寒地貌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和预测。首先,通过获取青藏高原的山系分布,分析冰川地貌在青藏高原及各个山系
青藏高原蝇类.pdf
本书记述了青藏高原蝇类1717种,隶属23个科,其中包括特有属11属,特有种856种(占其已知种数的49.9%)。按分类系统排列各科,分别记述了青藏高原双翅目蝇类的分科检索、族的特征、种类名录,列出了各蝇种的文献出处、同物异名等。
青藏高原地质演化 : 1985年中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青藏高原综合地质考察报告.pdf
青藏高原由于位置偏远、海拔在4.5km以上的高度及其神秘性,许多世纪以来激励着无数的冒险家和探险家,同样也强烈地吸引着无数的地球科学家。地球科学家认为,青藏高原是印度与欧亚大陆之间碰撞而成的碰撞构造的典型例子。本书为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合作于1985年进行两个月综合地质考察的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2014.pdf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本书根据对2014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涡、切变线移出高原的影响系统;计算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影
先秦时期的青藏高原东麓.pdf
本书从考古学资料出发,勾勒出距今5000-2000年间青藏高原东麓这条文化走廊上的人群流动与融合的样态。内容包括:甘青地区考古遗存时空框架、岷江流域考古遗存研究、大渡河流域考古遗存研究、雅砻江流域考古遗存研究、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考古学文化动态观察等。
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大数据挖掘 杜云艳等 著.pdf
《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大数据挖掘》基于卫星遥感、基础地理信息,以及新浪微博、腾讯定位和百度迁徙等多源地理大数据,采用大数据时序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GIS空间分析和时空统计分析等手段,开展青藏高原现代人类活动的时空模式及人类潮汐式旅游与商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压力与影响的系统性研究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2019.pdf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本书根据对2019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涡、切变线移出高原的影响系统;计算得出该年影响降水的各次高原
星载仪器观测的夏季青藏高原云降水及辐射研究 傅云飞等 著.pdf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而广袤、自然条件恶劣,充分利用卫星平台搭载多仪器观测,可克服青藏高原地基仪器对云降水及辐射观测的局限性。因此,《星载仪器观测的夏季青藏高原云降水及辐射研究》围绕青藏高原云降水和辐射时空分布特征这个主题,介绍了利用卫星搭载的多仪器观测数据及其他观测数据在此领域的最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