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

中国北方晚期鍑研究.pdf

本书通过对发掘出土鍑的类型学分析,梳理出晚期鍑的器身演变规律,并将非发掘出土鍑带入这一类型学分析框架以准确判断其年代。在器身演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鍑的器耳、高圈足、纹饰的演变规律,以及鍑的用法改变与形制演变的关系。

晚期巴蜀青铜器技术研究及兵器斑纹工艺探讨.pdf

本书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DS、XRD等手段,对成都平原及其峡江流域10余处遗址出土的157件器物进行截面或表面成分及金相、矿相的成分研究;并通过宏观观察与微观分析及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对巴蜀兵器上独具特色的虎斑纹进行工艺上的探讨。

下川——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发掘报告.pdf

下川文化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遗存,因发现于山西沁水县下川镇而得名。该遗存发现于1970年,后于1972年和1973年进行调查。下川文化遗存密布在海拔900~2500米的山顶和山腰之间,纵横约30平方公里,分布在六个地区(下川区、东川区、索泉岭区、历山区

兴蒙造山带中部晚古生代晚期构造演化及旅游地学研究.pdf

《兴蒙造山带中部晚古生代晚期构造演化及旅游地学研究》通过对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浆岩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及对相关的沉积地层进行岩相古地理分析,认为晚石炭世研究区由挤压体制转变为伸展体制,发育一条伸展构造带。该伸展构造带在早二叠世发展达到顶峰。中二叠世,伸展构造带

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探源.pdf

《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探源》采用检测联用技术对我国东北地区黑曜岩制品的化学特征进行总结和讨论,将地球化学上的研究成果与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相联系,通过考察地质上已经发表的各地区地球化学元素克拉克值,找到在中国有效的黑曜岩判源元素组合,并通过与中国东部地区

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谱系.pdf

本书是一部研究考古学文化的专著。作者在黄土高原的史前史上截取“仰韶晚期”的剖面,然后构建了这个剖面上相关考古学遗存的时空关系和文化关系,也就是复原历史现象(第一章至第四章),而后对历史现象作出因果关系的解释(第五章),由此体现出作者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谢列姆贾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pdf

本书总结了俄罗斯远东多年的考古研究成果,通过对谢列姆贾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诸遗址材料的研究,区分出了一种独特的考古学文化。书中十分注重对石制品研究方法的描述,在比较研究东北亚考古遗址的广阔背景下,确定了谢列姆贾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地位和意义。

林西井沟子 : 晚期青铜时代墓地的发掘与综合研究 : archaeological report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late Bronze Age cemetery.pdf

本书重点报道了2002-2003年林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地的发掘资料及相关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报告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包括遗址概况与墓葬综述、墓葬分析、墓葬资料、灰坑与房址共四章,下编包括出土人骨的体质人类学、线粒体DNA和稳定同位素分析以及动物遗存、青铜器、孢粉土样的检测与分析。

食管癌(早期和中晚期)大体标本图集.pdf

本书系作者30余年在食管癌农村高发现场进行内镜筛查、内镜诊断和外科治疗工作中,积攒的部分外科切除的早期和中晚期食管癌大体标本图集。全书共包含早期食管癌463例(其中碘染色79例)、中晚期食管癌502例(其中碘染色19例),共965例食管癌大体标本、1063幅图片。这些图片系作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