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与理论

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第二辑):建筑记忆与多元化历史.pdf

本书汇集了30余篇建筑口述史采访记录。包括:陈式桐先生谈三门峡市早期建设;戴复东院士谈杭州华侨饭店设计竞赛与四平大楼项目;关肇邺院士谈建筑创作与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刘佐鸿先生谈长江轮舾装设计、“五七钢铁连”、同济设计院几项制度改革;童勤华先生谈同济大学早期建筑设计教学;彭一刚院士谈城市景观风貌及规划建设;陈伯超教授谈改革开放体会及对地域性建筑的思考。郑孝燮先生忆文物与名城保护;周维权先生谈中国园

抢救记忆中的历史.pdf

本书选录了22篇建筑口述史的采访记录。包括:改革开放政策开拓者张钦楠先生的访谈;罗小未、钟训正、高亦兰教授谈早期建筑教育;第一代建筑师谭垣、汪坦的留学与工作经历;张镈先生谈北京“夺回古都风貌”,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谈中国银行总部设计,陈式桐先生谈1949年以后东北建设,郭敦礼先生谈在香港的建筑实践,赵秀恒教授谈上海3000人歌剧院的建设,薛求理教授谈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设计;邓述平先生谈

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案例指南.pdf

2017年福州市被列入住建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后,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全面展开,在保护、利用、展示、综合管理、多种主体参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效的探索,本书以此为背景,介绍了福州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历程,介绍了福州市18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典型案例,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从理论到操作层面,对各个方面的工作要点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并提炼出可推广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评价体系。同时,以

日本建筑史序说.pdf

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日本从古代到明治时代建筑历史的学术专著。目前引进版是太田博太郎先生自1947年初版后的第三次改版,也是这位世界级建筑史大家的绝笔版,其对于日本建筑史研究和考证的经典地位一直位居日本各有关建筑类的书籍之首。中文版译者路秉杰、包慕平是国内知名的建筑历史学专家,此次翻译不乏日本著名学者的助力。为获得最佳阅读体验和对专业文本的深度阅读,本版不仅重新绘制了大部分线图,而且对相关专业词汇也结

浙闽风土建筑意匠.pdf

随着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住居文化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对建筑样式的地域性研究不足,使得对传统民居的独特性、地域性的探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书以浙闽地区293件传统民居案例作为地域性比较分析的案例,综合探讨风土建筑的特征,总结出浙闽风土建筑谱系,发现浙闽地区风土建筑存在着一个理想的标准样式,这个标准样式具备当地从唐宋以来一直延续的传统建筑做法。且其祖型可以推断为宋代以前中原地区汉民族建筑

上海历史文化景观孤岛的保护与利用.pdf

上海的国家级和上海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被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区所割裂、所蚕食、所包围,呈孤岛状态。为了追寻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历史文化保护两者间的理想平衡点,笔者提出把上海的国家级和上海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历史文化景观孤岛,来研究它的保护和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有关保护和发展策略。本书以上海历史文化保护遗址所形成的历史文化景观孤岛为研究视角,从孤岛的形成、上海历史景观孤岛的现状、孤岛群的评价体系

修复理论.pdf

本书是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奠基之作,内容主要包括八章正文和七章附文,其中既有布兰迪曾经发表的论文,也有以中央修复研究院的教学讲义为基础整理而成的文章,涵盖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涉及修复的概念,艺术品的本质、时间性与空间性,伪造的判别,残缺的整合,古锈的保留等论题;提出了可识别性、可逆性、预防性修复等重要原则。本中文版还包括《修复理论》意大利文版及英文版的序言、重要的导言性文章及补充阅读材料

阅读柯林·罗的《拉图雷特》.pdf

本书收录了建筑理论学者王骏阳教授自2005年以来陆续写成的关于柯林·罗(Colin Frederick Rowe,20世纪最为重要的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对当代中国建筑学有重要影响)研究的文章,其中既有译著的导读,也有翻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既有教学资料的记录和整理,也有会议发言的后续成文。柯林·罗在建筑学界的重要性从未被低估,然而其令人琢磨不透的文风和无所顾

乡土未来:面向地方发展的乡土和土质建筑保护.pdf

本书是2019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和土质建筑科学委员会联合年会暨“面向地方发展的乡土和土质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该论文集将汇集国际最前沿的有关乡土建筑和土质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包括五个主题:一、乡土建筑与土质遗产的特征、价值与保护;二、城市化进程中的乡土建筑和土质遗产保护的困境及可能性应对;三、当代乡土建筑与土质遗产保护方法与技术创新;四、面向地方发展的乡土建筑保

古城新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暨祁县古城更新实验.pdf

本书记录了2014年作者指导的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作品及思考,毕业设计选题在山西祁县,课程实验性在于教师并不给出具体的设计题目,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对古城的走访,发现问题,自我命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古城的发展原力到地方身份,从社区经营到场所再生,从游居平衡到文化体验,书中以6个线索,从理论角度梳理了祁县的当下问题,进而选择博物馆、古城墙、古城社区等独具特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