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与理论

青岛开埠初期的建筑(1897~1914).pdf

本书由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组织翻译,作为青岛老城区申报世界遗产的基础研究成果。该书内容系德国学者林德的博士论文,系统研究了青岛开埠初期(1897~1914)的城市发展和建筑设计,包括开埠初期的主要分区,不同时期的行政管理建筑、学校建筑、军事建筑、公务住宅,私有建筑中的住宅、商业建筑、教会建筑建设和设计特色,是目前关于青岛开埠初期城市要建筑研究最为详尽的报告,对于青

不分类的建筑 2.pdf

《不分类的建筑1》于2010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了学术界的强烈认可和一定的关注基础,同名的第二本评论集延续了第一本的研究方法,共包含10个章节。以与西方理性化的传统建筑学不同的“不分类”的方式来表述建筑现象,糅合西方最新的哲学研究成果,试图开启“建筑现代史”的写作先河。本册关注的对象包括张雷、黄声远、西扎(在中国)的实践,另外还围绕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展开对现代建筑移植中国的探讨。本书选文篇

理论·历史·批评(一).pdf

本书是理论、历史、批评三类建筑学文章的合集。包括西方建筑史,如主线历史、柯布西耶、皮拉内西等议题;当代建筑及建筑师,如库哈斯、斯蒂文·霍尔、赫尔佐格等的思想和建筑作品;当代中国的建筑事件的评论,讨论了大量建筑学的理论关键词、理论脉络、理论视角和立场。作者从“理论何为”开始,反思了当代的建筑理论教学;《勒·柯布西耶Vers une architecture 译名考》,以原书的内容为基础,详细探讨了各

十谈十写.pdf

本书是王辉和范凌两位作者联合出版的专著、文集,全书拟分为三册,一册为二人有关建筑10个重要问题的10次对谈;一册为王辉个人文集,是其近年来写的有关OMA作品等重要建筑作品或建筑热点问题的评论,部分曾发表于《时代建筑》《建筑学报》等重要专业期刊;一册为范凌近年来写的文章合集,同样是品质高的专业评论文章,并为本书出版特别加入了一系列书评“链接”,丰富阅读性,增加可能的受众面。《十谈十写》揭示了王辉在建

建筑文化研究 第5辑.pdf

《建筑文化研究》是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主办、胡恒主编的建筑理论文集,由国内(包括台湾)著名建筑学府的最重要学者任编委(包括范景中、夏铸九、丁沃沃、王骏阳、葛明、朱涛、赵辰等),每辑由来自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多位学者撰写或翻译理论文章,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第五辑收录了两岸多位学者的建筑研究性文章,如台湾学者徐明松关于建筑师王大闳的研究《中华路26号》《王大闳对中

厂城共生.pdf

"本稿研究长三角地区七座城市的城中厂社区化更新,力求在视角、研究对象及理论探讨三个方面展开创新。文字表达流畅,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本稿包括长三角地区城中厂社区化更新的6部分内容:1. 城中厂的内涵和研究回顾;2. 城中厂及其社区化更新的历史脉络;3. 城中厂的特征和类型;4. 社区化更新的可行性研究;5.社区化更新的实证研究;6. 城中厂社区化更新的设计策略。有别于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园区化”更

金瓶梅建筑研究.pdf

本书是以专业视角对小说《金瓶梅》中建筑内容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通过叙事学等相关理论,结合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意图特征,提出其文本可作为研究素材的依据,以及基于该小说的特殊性而存在的研究必要。在此基础上,以小说文本为依据,参照相关的史籍文献,系统分析了小说中的城市、宅院、花园等空间构成,并从专业角度对于当时的建筑经济状况以及娼妓的生活经营空间等进行探讨。本书最后一部分,在物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深入

体验与评论——建筑研究的一种途径.pdf

本书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支文军教授30多年来在国内学术期刊和专业图书上发表的论文为基础整理而成的学术专著,收录精选的46篇论文,主要选择作者以现场体验为基础的对建筑师和建筑作品等相关论题进行研究和评析的论文,分“世界建筑作品解读”“品评中国当代建筑”“个体及群体建筑师研究”“设计机构及其作品解析”“建筑本体及现象评析”“城市游走与阅读”六个篇章。本书适合建筑理论、建筑评论、建筑传媒、建筑设

形式与政治:建筑研究的一种方法.pdf

本文集汇集了作者二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记录了作者思考和探索的四大阶段和十二个研究课题,内容涵盖:空间与权力的关系,权威、形态和视觉文化的关系,设计批评与设计政治,国家的伦理和文化形式等议题。历史范畴包括明清、近代、现代和当代。研究方式包括个案研究、方法研究、现有理论的介绍分析、新理论的探讨与建构。这些文章在作者个人研究的历史逻辑和学科的理论逻辑的纵横交织中,汇成了关于中国建筑的形式和政治的关系问题的

丛衣集:历史空间与空间历史中的中国古代城市.pdf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文集,包括城市历史研究和历史城市设计两大部分。城市历史研究部分探讨了在政权更替、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教育兴盛、军事防御等背景下一些代表性的城市及相关机构的发展变迁,如统治者围绕孔庙所进行的行礼活动、科考前后试子在城市中的公共活动、孔庙和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明清两代徽商与城市尤其是文化教育机构发展的关系、政权的更替以及防御要求下城市的发展等等。历史城市设计部分利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