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

如下图所示,质量为m的摆球在A点从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点B处线被拉断.已知线长L=1.6m,悬点O离地面为6.6m,空气阻力不计,问,摆球落点距C多远?(取g=10m/s2)

如下图所示,质量为m的摆球在A点从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点B处线被拉断.已知线长L=1.6m,悬点O离地面为6.6m,空气阻力不计,问,摆球落点距C多远?(取g=10m/s2)

已知开环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4(a)所示。若对系统实施串联校正,校正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4(b)所示。试根据图4回答: (1)该系统未校正前(图4(a))的开环传递函数是什么?(10分)(2)校正环节(图4(b))的传递函数是什么?(5分)(3)绘制系统校正后的对数幅频特性图。(10分)

已知开环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4(a)所示。若对系统实施串联校正,校正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4(b)所示。试根据图4回答: (1)该系统未校正前(图4(a))的开环传递函数是什么?(10分)(2)校正环节(图4(b))的传递函数是什么?(5分)(3)绘制系统校正后的对数幅频特性图。(10分)解:(1)(2)(3)系统校正后的对数幅频特性: 

如图所示,光线1以入射角θi=60°射到厚度为d的平板玻璃上,折射光线2经玻璃板下表而反射,而后从上表面射出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则折射角θr=____,光线在玻璃板内部通过的路程长L=____.

如图所示,光线1以入射角θi=60°射到厚度为d的平板玻璃上,折射光线2经玻璃板下表而反射,而后从上表面射出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则折射角θr=\_\_\_\_,光线在玻璃板内部通过的路程长L=\_\_\_\_.

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点电荷Q放在O点,A、B、C三点在它的一条电场线上,且UA=20伏特,UB=10伏特,求:  (1)正电荷q=2×10-8库仑.在A、B两点处各具有多少电势能?把这一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是电场力做功,还是克服电场力做功?做了多少功?  (2)负电荷q′=-2×10-8库仑,在A、B两点处各具有多少电势能?把q′从A点移到B点,是电场力做功,还是克服电场力做功?做了多少功?  (3)已知把正电荷q=2×10-8库仑从A点移到C点时,它的电势能减少了30×10-8焦耳,C点的电势为多少?

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点电荷Q放在O点,A、B、C三点在它的一条电场线上,且UA=20伏特,UB=10伏特,求:  (1)正电荷q=2×10-8库仑.在A、B两点处各具有多少电势能?把这一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是电场力做功,还是克服电场力做功?做了多少功?  (2)负电荷q′=-2×10-8库仑,在A、B两点处各具有多少电势能?把q′从A点移到B点,是电场力做功,还是克服电场力做功?做了多少功?  

(11分)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A是最外层为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  ②C和D可形成两种固态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  ③B和C可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  ④A、B、C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C=4: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A是最外层为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  ②C和D可形成两种固态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  ③B和C可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  ④A、B、C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C=4:2:3.  请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