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第4集.pdf

本文集汇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论文38篇。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各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以及生态系统管理与经济生态学等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涉及系统生态、群落生态、种群生态、生理生态、化学生态、数学生态、经济生态、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等领域。可供国内外生态学工作者、草原畜牧工作者、经

中亚高寒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立体监测与综合防控技术.pdf

作为拥有166万km2——约占我国1/6国土面积的新疆,与中亚周边国家有着约5600km的边境线,其还拥有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等山脉,是世界上主要的高山冰川分布区。  《中亚高寒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立体监测与综合防控技术》以穿越天山山脉的G217和穿越阿尔泰山脉的S226的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pdf

高寒草甸是我国特有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及亚洲中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于1986年召开“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国际学术讨论会”,总结、交流科研成果.本集共收入国内外学者论文21篇,其中包括:在高寒气候影响下,其种类组成、结构功能以及能

青藏高原高寒地貌格局与变化.pdf

本书基于中国数字地貌类型数据、地貌区划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SRTM3 DEM和ASTER GDEM等多源数据,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对青藏高原高寒地貌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和预测。首先,通过获取青藏高原的山系分布,分析冰川地貌在青藏高原及各个山系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退化演替与生态恢复.pdf

本书以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和人工草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的退化成因、退化演替特征、退化生态过程、害鼠种群数量消长规律、退化草地恢复重建后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草地载畜量遥感评价等,构建了高寒草地退化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进而提出了退化高寒草地恢复治理和鼠害防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土壤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pdf

本书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土壤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阐明了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土壤动物多样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揭示了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和草地退化的响应机制。本书综合集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生

干旱地区高寒草原湿地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以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为例.pdf

本书是环境保护部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干旱地区高寒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监控与保护研究”(201309041)课题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主要以我国西北干旱区最大的亚高山高寒草原湿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巴音布鲁克草原湿地及周边区域土壤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pdf

我国高寒民族地区的城镇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与战略安全。当前,急需解读高寒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的历史轨迹、现状特征及支撑力,探索符合区情的城镇化路径,选择富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化模式,重构城镇体系,不断释放高寒民族地区的发展潜力。 本书首先重点解读高寒民

纳帕海典型高寒湿地系统格局、过程及效应.pdf

  国际重要湿地——纳帕海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是我国典型的高寒湿地。本书以纳帕海湿地景观、水文、土壤、植被及土壤种子库为侧重点,从多个时空尺度探讨湿地各要素的变化机制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效应,并探讨各类人为干扰影响下的湿地要素响应,从而深入地认识以纳帕海为代表的典型高寒湿地系统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第3集. Fasc.3 : 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文集.pdf

本文集汇编了有关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研究论文40篇: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各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对策等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涉及群落生态、种群生态、生理生态、营养生态、行为生态、化学生态、数学生态、经济生态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