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鸟类分类与分布.pdf

本书收录了青藏高原鸟类817种,隶属21目、74科、237属,记录了各种(亚种)名称、地理分布、栖息地和生态特点以及资源现状,对一些种(亚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从鸟类化石和鸟类生态,尤其是生境需求的角度,结合分子生物学、地学研究成果,探讨了青藏高原现今鸟类区系形成过程。

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pdf

对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特征类型与易滑结构、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链动过程与成灾机理、应急处置与综合防治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全书共四个部分11章,第1部分(绪论和第1章)介绍了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的典型易滑地质结构特征,提出了基于高差、滑程和速度的运动特征分类方法,讨论了高位崩滑、势动转化、动力侵蚀和流滑堆积四阶段链动机理和动力分区综合防控措施;第2部分(第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202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学会高原气象学委员会彭广 编著;彭广 主编.pdf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2021》根据对2021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涡、切变线移出高原的影响系统

青藏高原盐湖资源环境变化调查与潜力评价 王建萍等 著.pdf

《青藏高原盐湖资源环境变化调查与潜力评价》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成果之一,也是科考任务“资源能源现状与远景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聚焦于青藏高原盐湖资源变化的调查与相关研究,旨在服务于国家资源战略需求,为合理高效地开发与利用盐湖资源,保护盐湖系统生态环境,实施区

青藏高原蛇类 郭鹏,车静.pdf

《青藏高原蛇类》基于对青藏高原多个区域的系统调查,结合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对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蛇类进行了记述。《青藏高原蛇类》共记录蛇亚目 13科 45属 118种,包括各物种的中文名、拉丁学名、英文名、鉴别特征、生物学信息、地理分布及濒危等级和保护级别等信息,并附有每个物

青藏高原地区绿色发展科学考察研究 刘卫东等 著.pdf

《青藏高原地区绿色发展科学考察研究》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青藏高原地区绿色发展科学考察的成果总结。《青藏高原地区绿色发展科学考察研究》聚焦青藏高原清洁能源、农牧业、工矿区、边境口岸、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振兴与可持续生计等内容,结合青藏高原山地区域特性、社会经济结构、

青藏高原羌科 1 井科学钻探工程 王剑等 著.pdf

本书全面介绍了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程所取得的成果资料。全书共分 11 章,对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第一口油气科学探井—羌科 1 井(QK-1)及其配套地质浅钻所获得的珍贵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客观的介绍,主要包括羌科 1 井(QK-1)立项依据与组织实施过程、羌塘盆地地质背景、科

星载仪器观测的夏季青藏高原云降水及辐射研究 傅云飞等 著.pdf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而广袤、自然条件恶劣,充分利用卫星平台搭载多仪器观测,可克服青藏高原地基仪器对云降水及辐射观测的局限性。因此,《星载仪器观测的夏季青藏高原云降水及辐射研究》围绕青藏高原云降水和辐射时空分布特征这个主题,介绍了利用卫星搭载的多仪器观测数据及其他观测数据在此领域的最新

青藏高原江河湖源新生代古生物考察报告.pdf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古生物科学考察分队在阿里地区札达盆地、日喀则地区、藏北色林错附近、昆仑山口及藏东南芒康等地进行新生代古生物考察的研究成果,呈现了青藏高原从新生代中期以来生态环境由“热带动植物乐园”到“冰期动物群摇篮”的巨大转变。本书主体部分由以下内容组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