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

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pdf

《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是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66年和1973—1976年间在我国西藏自治区进行的综合考察工作总结之一。全书共分总论、原生动物、轮虫、甲壳动物鳃足亚纲四部分。 本书共报道在西藏地区发现的原生动物458种、轮虫208种、鳃足类5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2014.pdf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本书根据对2014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涡、切变线移出高原的影响系统;计算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影

西藏苔藓植物志.pdf

本书系就中国科学院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52—1979年,多次在西藏高原考察中所搜集的有关资料,以及七千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由有关的十个单位协作编著而成,为《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之一。书中记载了西藏高原迄今已知的苔藓植物计62科,254属754种,对各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

横断山区昆虫. 第二册.pdf

本书是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科学考察丛书的《横断山区昆虫》第二册。两册书共记载了该区昆虫纲19目,230科,1971属,4758种及蜘蛛纲蜱螨亚纲6科,23属,68种,总计236科,1994属,4826种。其中新属24,新种850。除种类记述外,对该区昆虫区系特征、分布规律、区系渊源及

西藏真菌.pdf

1966—1979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多次西藏科学考察,在西藏的广大地区进行了广泛的采集和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真菌标本和资料。经过整理和鉴定,初步统计,共76科、271属、880余种。其中不少真菌可供食用和入药,不少毒菌,可提供有关方面研究和利用,不少与林木是有菌根关系的菌种,还有

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pdf

对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特征类型与易滑结构、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链动过程与成灾机理、应急处置与综合防治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全书共四个部分11章,第1部分(绪论和第1章)介绍了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的典型易滑地质结构特征,提出了基于高差、滑程和速度的运动特征分类方法,讨论了高位崩滑、势动转化、动力侵蚀和流滑堆积四阶段链动机理和动力分区综合防控措施;第2部分(第

青藏高原鸟类分类与分布.pdf

本书收录了青藏高原鸟类817种,隶属21目、74科、237属,记录了各种(亚种)名称、地理分布、栖息地和生态特点以及资源现状,对一些种(亚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从鸟类化石和鸟类生态,尤其是生境需求的角度,结合分子生物学、地学研究成果,探讨了青藏高原现今鸟类区系形成过程。

西藏植物志. 第二卷.pdf

本志是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之一,记载我国西藏产的维管植物,其中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分五卷出版。本卷记载被子植物从睡莲科到豆科,共21科232属1332种。对科、属、种的名称、形态、产地、分布等均作了记述,并附有部分种类的形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