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高寒人工草地生产-生态范式.pdf

本书以青藏高原高寒人工草地生产-生态范式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人工草地的概念、类型及分类方法,深入分析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建设的必要性,系统总结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建设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分别论述燕麦人工草地、燕麦-豌豆混播草地、一年生多汁饲料(芜菁和饲用甜菜)地、多年禾草混播

青藏高原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pdf

本书是一部关于青藏高原主要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技术的著作。内容包括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种植区划、主要栽培技术、栽培草地管理技术及主要饲用植物种类几部分。本书采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共介绍了9科38属50种饲用植物,包括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栽培技术要点、收获与加工

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报告. 1975. 地质.pdf

《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报告》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和中国登山队共同组织的珠峰科考分队,于1975年参加登山活动,再次对珠峰及其北坡进行综合考察的总结。按地质、气象与环境、高山生理等专册出版。 本书为珠穆朗玛峰的地质专册,包括调查研究报告十篇。第一篇论述了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 2013.pdf

本书根据对2013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涡、切变线移出高原的影响系统;计算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影响降水的各次高原低涡、切变线过程的总降水量图、总降水日数

西藏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pdf

《西藏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是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岩石学专题总结。全书共九章。第一章到第七章分别叙述了西藏各地区花岗岩类、基性-超基性岩类和火山岩类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地质学、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的主要特征,讨论了岩浆作用的时代和可能的成因机理。第八章叙述了西藏各条区域变质岩带的变质岩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的植物-土壤界面过程.pdf

本书以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介绍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资源的现状,分析了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及分类体系,阐明了退化草地判识的单项和综合方法,论述了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的植物和土壤响应机理,提出了基于植物-土壤界面过程的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和生态

青藏高原蕨麻.pdf

本书针对青藏高原野生资源植物——蕨麻的资源地理分布、民间应用历史、自然资源概况、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栽培技术、品种选育、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商品标准等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蕨麻综合开发的途径,从而为资源植物合理高效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 2008.pdf

本书根据对2008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溉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