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

西藏哺乳类.pdf

本书是多年来对西藏哺乳类进行考察和研究的总结。总论部分包括哺乳动物的区系组成概貌、垂直分布、地理区划以及区系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等,同时对动物资源的现状与保护问题进行了讨论。各论部分对126种(包括107个亚种)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分类和生态等,均据标本、文献及野外调查材料

青藏高原东部 : 地震地质灾害成灾背景.pdf

本书在综合研究前人资料和大量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以图件和照片为主的形式,以写实的手法展示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形急变带地震地质灾害及其成灾背景方面的成果。包括区域地震地质背景、龙门山及邻近构造带典型活动断裂特征、“5·12”汶川地震和“4·14”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近年来强

横断山冰川.pdf

本书是《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科学考察丛书》之一,是1981年开始对横断山脉冰川、冻土、积雪和古冰川遗迹等历时四年野外考察和定位观测的成果。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横断山地区的现代冰川发育条件、物理性质、冰川水文特征、冰川变化预测、雪害及其防治、第四纪冰川作用遗迹及环境、冰川侵蚀和地貌、

西藏第四纪地质.pdf

《西藏第四纪地质》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73—1976年在西藏地区科学考察的第四纪地质专题的研究报告。全书包括西藏上新世和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和分布、地层、古气候(包括第四纪冰期)、新构造运动以及西藏上新世和第四纪沉积物的孢粉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附有1∶250万

青藏高原河流演变与生态.pdf

本书内容包括:青藏高原抬升与河流地貌发育;冰川、滑坡、泥石流对河床演变的影响;三江源的河床演变;黄河源湿地退化机制和治理方略;青藏高原沙漠化及治理方略、高原植被与侵蚀、高原河流水生态。

青藏高原河源区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pdf

本书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带的长江黄河源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了过去50年来该区域特殊的冻土生态学变化过程及其与气候和冻土环境的关系,阐述了长江黄河源区的生态与环境变化、驱动因素与演变趋势。

西藏气候.pdf

本书是《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之一,是第一本有关西藏地区气候的专著。全书共十章,第一章至第五章论述了第三纪青藏高原隆起以来,西藏过去气候的变迁,现在气候的状况和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并进行了气候区划,第一次在高原上划分了气候带;第六章至第十章则在对西藏地区光、热、水、风能等气候资源

夏半年青藏高原500毫巴低涡切变线的研究.pdf

青藏高原上空500毫巴低涡和切变线,是高原夏季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当它东移出高原后,对高原以东甚至华北地区的降水都有一定的影响。 1977年夏季,全国23个单位40多名气象工作者云集拉萨,对高原低涡和切变线,从天气气候、卫星云图及环流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