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及活化策略.pdf

针对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一现实问题,《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及活化策略》融合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学、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在系统分析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新趋势,深入分析大遗址区文化资源保护困境及活化的现实需求基础上,就大遗址区文化资源

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df

本书收录了2014年“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参会学者的论文34篇。内容涉及盘龙城遗址的发现与研究、盘龙城与中原等不同地区文化关联、其他地区夏商考古研究、器物制作工艺、大遗址保护利用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相关方面,代表了该领域研究的较高水平。这些成果对于推进夏商时期历

西安米家崖 : 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2006年考古发掘报告.pdf

本书对西安米家崖遗址2004-2006年考古发掘成果的系统公布,书中客观而详尽介绍了遗址发掘所获新石器时代的遗迹、遗物,并依据遗迹间的层位关系及文化面貌差异,将所获遗存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分别归属于半坡四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及客省庄文化。另外,书中亦对遗址中灰坑出土人骨进

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历史文本研究.pdf

本书在历史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就隋唐长安城遗址相关信息进行了系统研究,从遗址前生、形成以及发展的历史规律及特点,提出在大遗址保护中应加强遗产历时性特征的保护和利用;从古都学研究内容体系的研究中提出构建完整的都城遗址保护体系;在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时,实时地结合当前国家大力发

通化万发拨子遗址考古发掘报告.pdf

万发拨子遗址是鸭绿江中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明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其文化堆积可分为13层,堆积最厚处达3.12米。共发现137个灰坑、20座房址、9条灰沟、1条环山围沟、56座墓葬。依据地层关系及出土物,遗存大致可以分为六期,即新石器时代、商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及明代。大致涵

洛阳盆地中东部先秦时期遗址:1997-2007年区域系统考古调查报告(2).pdf

1997—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腹心地区——洛阳盆地中东部近1120平方千米的区域,开展了区域系统调查。期间共发现遗址(或地点)456处,采集到大量先秦时期的遗物。调查结果表明:这些遗址涵盖了先秦

洛阳盆地中东部先秦时期遗址:1997-2007年区域系统考古调查报告(3).pdf

1997—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腹心地区——洛阳盆地中东部近1120平方千米的区域,开展了区域系统调查。期间共发现遗址(或地点)456处,采集到大量先秦时期的遗物。调查结果表明:这些遗址涵盖了先秦

高陵东营 :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pdf

本书全面介绍了陕西高陵县东营遗址2001~2002年发掘资料与成果,对该遗址仰韶和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进行了叙述并对遗址中的动物遗存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具体内容涉及:地理位置与发掘经过、地层堆积于文化分期、各期遗存的文化属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