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

红烧土遗址保护技术研究初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闫海涛 著.pdf

本书是关于红烧土类考古遗址保护和研究的专著,包括红烧土遗址和遗迹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分布,几个典型红烧土遗址概况及病害调查,红烧土遗迹、遗物的特性及病害原因分析,红烧土类文物加固材料的初步选择,加固保护材料的适应性研究,现场实验,结论与讨论共七章内容。遍布我国境内的考古遗址是我国文化

大遗址保护外部性治理研究.pdf

本书运用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博弈论等方法,对城市区大遗址保护中的外部性治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现阶段的大遗址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设计,必将出现“搭便车”、“公地悲剧”等结果。书中最后选取了位于西安市区的汉长安城遗址,对其外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

闽江下游流域史前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pdf

  本书是对2011~2016年期间开展的“闽江下游流域史前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课题成果的集中展现。其内容不仅包涵了截至目前对该区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最新最全的调查、勘探及发掘资料,而且在立足于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累积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比较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本区域

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周口店遗址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下册).pdf

2018年10月,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与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等多家单位举办的周口店遗址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书收集此次会议的论文、发言稿及《北京周口店人类起源

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历史文本研究.pdf

本书在历史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就隋唐长安城遗址相关信息进行了系统研究,从遗址前生、形成以及发展的历史规律及特点,提出在大遗址保护中应加强遗产历时性特征的保护和利用;从古都学研究内容体系的研究中提出构建完整的都城遗址保护体系;在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时,实时地结合当前国家大力发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 二.pdf

本书收录了《2013中国矿冶考古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学术研讨会综述》、《在中国矿冶考古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在中国矿冶考古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学会研讨会上的讲话》等文章。

邢窑遗址研究.pdf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

洛阳汉唐运河遗址调查与古沉船发掘报告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著.pdf

本书是洛阳汉唐漕运水系遗址调查报告,以及洛阳运河一、二号古沉船的发掘、保护和复原研究成果。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洛阳汉唐漕运水系遗址调查和洛阳运河一、二号古沉船的发掘的基本资料;下编为在发掘、搬迁过程中,运河古沉船保护、复原研究的成果,并附以古沉船线型测绘、年代检测和船体材质检测的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村遗址的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村遗址的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