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陈振濂学术著作集·书法教育学.pdf

《书法教育学》是陈振濂教授在十多年的大学书法教学生涯中,潜心探索,逐步整理出一个现代书法艺术教学的体系。他总结十年教学经验、并为当代书法教育学提供学科构想的《书法教育学》著作。全书以分成七个章节:书法教育学的确立、书法教育观念学的形成、书法教学的质量、书法教学的内容体系、书法教学计划的准备与实施、书法教学过程与方法研究和书法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书末附录日本书法教育研究和从书法本科教学到书法研究生教学

中国艺术经典.pdf

该书是上海书画社第二编辑室策划的《艺术一百度》系列丛书之一。作者从漫长的中国艺术史中,在浩如烟海的艺术案例中,以绘画、书法、建筑及石刻、园林为分类,总共选取了100例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艺术作品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评点。该书以图文对照的直观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传统艺术,以点带面的地勾画出了艺术史演进的线索,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达到对艺术史的宏观把握。正是如此,这本书也可以叫"中国艺

张珩怎样鉴定书画.pdf

《张珩怎样鉴定书画》一书,共收入《怎样鉴定书画》《古代绘画的厄运与幸运》《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两宋名画册〉说明》四文,并有附录题跋数则。张珩在任国家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以及国家文物局“三人书画鉴定小组”时,经常要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去指导工作和鉴定书画。在此期间,他也会为一些博物馆的书画鉴定和管理人员上课或作演讲。《怎样鉴定书画》就是根据这些演讲整理成书的,文字约二万字左右。《记述故

中国古代印论史.pdf

《中国古代印论史》初版于1994年,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元代文人篆刻兴起,明、清两代流派印章风格纷呈,染翰操觚之士多有涉足,于是在诗文、绘画、书法之外,逐步形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艺术门类。作者从历史和理论高度,爬梳各类印论资料,用文献及实证方式,构建打通了印论史上的诸多环节,诸如“笔意表现论”与“印从书出论”的关系,“印从书出论”与“印外求印论”的关系,解决了一些印学史上的问题。同时,基于作者自身在

艺术即历史:书画同体(典藏版).pdf

《艺术即历史:书画同体》是中国艺术史学者方闻教授毕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在这部著作中,方闻教授全面梳理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历史,并对诸多艺术史重要议题提出了全新见解,例如:每件艺术品都代表了艺术自身历史的重要时刻;书法与绘画在中国艺术中的核心地位及二者的历史关联;再现性绘画与雕塑在早期绘画史中的平行发展;晚期绘画史中被视作艺术家个人表达手段的笔墨;流派传承这一典范的重要性;收藏家的作用……方闻教

艺舟双楫译释.pdf

《艺舟双楫》共六卷,前四卷论文,评论古人作法,抒发己见,录己作书、序、碑传等文。后两卷为书法理论著作,阐述学书经验与心得,论述汉代以来书法用笔源流,以及为《书谱》辨误等。前后合编,故称为"双楫"。

艺海奋楫:孙敏学书文集.pdf

孙敏先生潜心创作之余力行书法教学与普及事业,又心系桑梓,勉励后学,助推嘉定的书法教育的扶持与创作环境的改善。他在推动这些切实事务中不断与学界、艺坛交流反思,更积累了更多对于书法的思索。《艺海奋楫》系孙敏先生将已经出版的《艺海漫游》《艺海泛舟》《艺海扬帆》三部书法论文集的重新修订,并整理近两年的相关书艺评论补入其中,是孙敏先生在书法创作、教学上的最新心得。稿件将删去内容重复的文字,是孙敏先生书艺的精

玉吅斋石墨谈屑.pdf

本书收录王家葵近年读碑笔记六十篇,内容包含对古代书家、碑帖的考证。作者善于在细微处做学问,对古代碑帖及其中提及的事件、人物进行精细严密的考证,论证过程融汇丰富的文学、历史、医学知识,文献、图像材料,能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抽丝剥茧、层层寻绎,并加以犀利风趣的历史评说。文章均为千字短文,视角新颖,颇多新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研究志趣及能力。阅读本书不仅能增添对书法史新的认识与理解,对开阔书法研究视角、补充

赵孟頫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df

赵孟頫在中国艺术史上是占有特殊地位的,其书画艺术不仅在元代领袖群伦,在之后七百年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其诗文成就,在元代也很受推崇。他还精通音律,著有这方面的理论著作。还是一位精通文物鉴定的专家,“尤善鉴定古器物、法书、名画,年祀之久近,谁某之所作,与其真伪,皆望而知之,不待谛玩。”今传世的唐韩滉《五牛图》、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原本无款,都是赵孟頫鉴定定名的。但多年来对赵孟頫艺术的研究良莠不齐

艺术100 中国字.pdf

该书是上海书画社第二编辑室策划的《艺术一百度》系列丛书之一。作者从漫长的中国艺术史中,在浩如烟海的艺术案例中,以绘画、书法、建筑及石刻、园林为分类,总共选取了100例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艺术作品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评点。该书以图文对照的直观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传统艺术,以点带面的地勾画出了艺术史演进的线索,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达到对艺术史的宏观把握。正是如此,这本书也可以叫"中国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