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朵云文库·学术经典·书学史(两种).pdf

本书为“朵云文库·学术经典”之一,由两部“书学史”组成,一为王岑伯的《书学史》,一为祝嘉的《书学史》。王岑伯《书学史》首次出版于1919年9月,本次为1949年后首次出版。两部《书学史》均系20世纪书法史研究的早期著述,今将两部《书学史》合于一册出版,并分别前加导读,具有较好的书法史研究与参考价值。​

篆刻艺术学通论.pdf

  列入这个“学术集”的文字,都是在三十年以来,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不同针对面,以及不同写作目标的条件下产生的研究成果。在这次编辑过程中,我向出版社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保持原书原样。许多著述,反映或者说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理论视野;三十年间,也许观察视野更开阔了,研究水平更全面了,但没有当时的筚路蓝缕,没有当时的新硎初试,没有当时的发愿发力,没有当时的绮丽想象,没有当时的雄伟蓝图,

中国风13世纪 —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pdf

中国风(Chinoiserie)是自13世纪晚期开始就在欧洲出现的一种艺术和文化文化艺术现象,而马可波罗在元大都(北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接见这一事件可以作为中国风尚兴起的一个标志。不过,中国风(Chinoiserie)这一学术术语则要到19世纪才得以确定,被用来形容受到中国或者更宽泛一些的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艺术潮流。本书旨在通过配套的图片与文字为读者勾勒出中国风在欧洲发展历史的轨迹。 中国风是西方

陈振濂学术著作集·日本书法史.pdf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兴盛,中日书法家互动活动日趋频繁,使我们需要更多了解日本书法史的活动,《日本书法史》为陈振濂教授编著,全书从日本书法史、日本书法理论史、日本书法教育学等三个方面,涉及古代以及近现代日本书法发展的多方面,是了解日本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空间诗学导论.pdf

“空间诗学”作为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对已经成为常识的诗的美学定性,进行了一次学理上的彻底颠覆。作者借助于比较诗学刚刚兴起的1986年之际,从“诗的时空观”开始,讨论了“符号:人心营构之象”、意象空间、诗律;逐渐落脚到“诗的造型表现”“形式极限”。其中涉及庞德作为人物角色、汉字之形、句式关系、“再造想象”,结构主义文学、“内形式”、十四行诗与律诗、日本和歌俳句、声与义、画面感、线条与色彩肌理质感、“预

话语与运动 20世纪80年代美术史的两个关键词.pdf

本著作主要采用后结构主义符号学艺术史的理论,讨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中的“话语”与“运动”的关系。80年代美术话语的分类和传播方式是本著作研究的重点。80年的会议和报刊杂志构成整个美术发展的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时期美术发展的整体走向。在这样的公共空间中,各种话语呈现整一性关系,传统、现代和前卫话语互相影响,构成80年代美术整一性话语的基本轮廓。其中,既属于现代主义,又属于前卫艺

疆理—刘彦湖书法篆刻论集.pdf

本书是当代书法家、篆刻家刘彦湖先生研究论文与访谈讲座等文字的首次结集出版。全书按论文主题与特点分为论书、论印、序跋、访谈、讲记、域外六个部分,从书史书论、技法审美、中西哲学等方面对书法篆刻艺术进行研究探索,反映了作者对书法篆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照,对当代书法篆刻的发展与走向也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全书呈现出作者近三十年书法篆刻研究的脉络,对当代书法篆刻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公共艺术的观念与方法.pdf

本书从公共艺术的概念、特征、范畴、媒介和实践案例入手,在探讨公共艺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明晰公共艺术的学科立场,阐释公共艺术的时代维度,强调公共艺术在观念与方法上的自觉意识。本书作者主张公共艺术的核心是它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而不是技能、媒介、呈现方式和表现手段。本书明确提出了“做什么样的公共艺术”“怎么做公共艺术”等重要问题,结合理论与实践,彰显了公共艺术与生活、公共艺术与大众的紧密联系,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