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研究

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修订本).pdf

《中国书学技法评注》初版于1991年,2002年再版,累计印量达数万册,广受读者欢迎。此次修订出版,相信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今读者的需要。修订本大体上保持原版面貌,除改正原版中的一些文字讹误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查检文献版本,标明选文出处;(二)删去个别完全重复的段落;(三)改换个别例图。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纂辑文献遗产,选评历代文章,以见一家之言,是中国传统著述的重要

姜寿田书画理论文集-现代画家批评.pdf

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入书学研究,曾编纂《先秦两汉成语纂诂》。1994年参与陈振濂主编《书法学》修订,并撰写完成《中国书法理论史》。1997年前后转向书法理论批评、美术史、美术批评。同时,开始关注新儒学、西方哲学、美学及艺术史理论。在书学研究中尝试运用艺术史与观念史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写作。文集共包括《中国书法理论史》《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现代书法家批评》《现代画家批评》《学术与思想:

杨仁恺的书画鉴定.pdf

杨仁恺先生为我国书画鉴定方面的专家,不仅有丰富的鉴定实践,而且著作宏富。本书作者从“书画鉴定的历史、方法和流派”“书画鉴定的依据”两个方面论证了杨仁恺先生书画鉴定的经验和成就,涉及书画鉴定的内容和形式、款识与题跋、印章、材质、避讳、装潢、流传经过等诸多方面。附录部分“杨仁恺书画鉴定举例”则例举了杨仁恺考辨晋人书《曹娥碑》、欧阳询《仲尼梦奠帖》、陆游《自书诗稿》等经典法帖,通过缜密而切实的分析,考辨

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和中国汉唐时期的文化交流.pdf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便已开始,至今仍保持着友好交往。历史文物作为历史发展的痕迹,见证了中日两国的文明演进和不可磨灭的相互影响。作为日本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奈良拥有众多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2022年系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5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日本奈良县政府的支持下,以橿原考古所出土的与中国相关的100余件

陈振濂学术著作集·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pdf

本书着力于梳理中国书法发展的五千年古代史和一百年近现代史,讨论文字与书法之关系、印刷与书写问题、材料工具对书法发展的影响、案头书与壁上书、书家身份与类型、时代变迁引起的形式和流派的审美变化等等。探讨什么是书法,书法艺术应该如何从既有的历史中抽绎出走向未来的“原动力”与“出发点”。

艺术的金枝玉叶:西方绘画.mp3

此稿为我社自主策划的选题“艺术的金枝玉叶”系列之一种,作者李树波出身记者,文字功底好,叙事节奏好,结构紧凑不拖沓。本系列打破常规艺术史的书写方式,以趣味为框架,运用大量的图文讲述历史上的艺术作品。《西方绘画》以时间为线,借“故事”为载体讲述,西方艺术背后的历史,旨在讲述大历史主干以外的“细枝末节”来还原艺术“现场”。语言轻松诙谐、标题吸睛、文字紧凑是此本稿件的一大特色,符合“金枝玉叶”这一系列原创

中国美术研究丛书·我用我法---石涛艺术与社会接受研究.pdf

本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年来关于石涛艺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全书结构分为序篇、上编、下编三个部分。序篇主要讨论三百年来石涛艺术的社会接受问题,正是在后世一次次的接受和重构的过程中,石涛其人其艺的画史意义和社会意义都得到了特别的呈现。上编是史实考证类,主要目的在于厘清石涛的一些基本史实。下编是艺术接受类,主要讨论石涛在后世艺坛的影响。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pdf

本书为第一部系统研究书法评价的学术专著,由16位作者历时三年完成,约三十万字。本书为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重点科研项目。由陈振濂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理论家及相关专家组成精干的写作团队。全书正文分《评判》《评估》《评审》《评论》四大部分,各有章节。以艺术学理论为根基,对“书法评价体系” 进行立体的展开,强调思辨性,是书法艺术理论思想建设方面近三十年来的又一力作。为打造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