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缕轻钩(中国人物画通鉴).pdf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人物画发展史,领略其伦理教化、体道言志之类绘画功能观的流行变易,以及主题、风格、形式技法、美学趣味等等艺术要素和艺术呈现方式的错综延迁,并对人物画在古往今来各种时空条件下不断嬗变着的社会关系作一巡视,是《中国人物画通鉴》的基本宗旨。它以史论交互、点面结合、图文应对的叙述方式,按发展时序分为十册,尽可能丰富系统并且深入浅出地呈现中国人物画史全貌。《中国人物画通鉴:茧缕轻钩》为第四册由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12 浏览
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修订本).pdf 《中国书学技法评注》初版于1991年,2002年再版,累计印量达数万册,广受读者欢迎。此次修订出版,相信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今读者的需要。修订本大体上保持原版面貌,除改正原版中的一些文字讹误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查检文献版本,标明选文出处;(二)删去个别完全重复的段落;(三)改换个别例图。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纂辑文献遗产,选评历代文章,以见一家之言,是中国传统著述的重要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13 浏览
中国现代艺术史.pdf 本书探讨了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艺术发展历程。在深入探究当代艺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作者试图正本清源,以20世纪百年为维度,上溯1840年以来的近代历史背景,下启新世纪多元的当代艺术百态,从中国社会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大时代背景入手,探究百年中国本土艺术在多元杂糅、中西互通的情境下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前现代走向现代的进程。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14 浏览
中国美术研究·汉画艺术研究.pdf 由教育部主管下的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创办。作为美术学研究的专业科研单位所主编的专业学术研究系列,本着学术至上的原则,精心策划艺术专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术新秀撰写稿件,立足于对中国美术学科开展全面研究,展示优秀艺术作品。此为第34辑。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17 浏览
姜寿田书画理论文集-现代书法家批评.pdf 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入书学研究,曾编纂《先秦两汉成语纂诂》。1994年参与陈振濂主编《书法学》修订,并撰写完成《中国书法理论史》。1997年前后转向书法理论批评、美术史、美术批评。同时,开始关注新儒学、西方哲学、美学及艺术史理论。在书学研究中尝试运用艺术史与观念史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写作。文集共包括《中国书法理论史》《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现代书法家批评》《现代画家批评》《学术与思想: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17 浏览
大师导读:从波提切利到梵高.pdf 这是一本由专业学者撰写的全民美育图书,旨在让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到艺术信息,由全国首屈一指的文博机构——上海博物馆牵头,上海市文旅局局长方世忠亲自代言。本书来源于上海博物馆2023年火爆全国的艺术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上海博物馆甚至每天都加开夜场来保证预约游客的观展需求,自开展以来,特展场馆接待观展人数超过40万人次!与展览同时推出的同名图录也售出2万多册。展览火爆的同时,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23 浏览
砚田百亩(中国人物画通鉴).pdf 随着《中国山水画通鉴》和《中国花鸟画通鉴》的相继出版,我们又推出了《中国人物画通鉴》。至此,经由不同面貌的门类艺术发展史组构而成的中国绘画通史,也就颇具规模了。就艺术独特性而言,中国人物画不如山水画和花鸟画,无论反映在形态史还是观念史上,它都具有与域外绘画更多的共性表现。个中缘由,也许与人物画题材不像山水、花鸟那样适合文人畅神寄兴,从而很少受到文入画价值体系的灌溉有一定关系。但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124 浏览
荷物志:博物馆里的千年荷韵.pdf 本稿为以浙江省博物馆编的文物普及读物。荷花在华夏文化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花卉。它集花、叶、香三美于一体,亭亭玉立,出泥不染,象征着清丽素雅的气质和高洁淡泊的情操,素有“花中君子”的美称,是历代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莲花纹作为我国的传统装饰题材,至今仍活跃在人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中,历经数千年漫长的历史演变,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装饰形式。本书聚集了中国几千年以荷花为主题的文物,将“花”与“器”相结合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125 浏览
走马勘箭(中国人物画通鉴).pdf 随着《中国山水画通鉴》和《中国花鸟画通鉴》相继出版,我们又推出了《中国人物画通鉴》,至此,经由不同面貌的门类艺术发展史组构而成的中国绘画通史,也就颇具规模了。就艺术独特性而言,中国人物画不如山水画和花鸟画,无论反映在形态史还是观念史上,它都具有与域外绘画更多的共性表现。个中缘由,也许与人物题材不像山水、花鸟那样适合文人畅神寄兴,从而很少受到文人画价值体系的灌溉有一定关系。但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12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