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研究丛书·我用我法---石涛艺术与社会接受研究.pdf 本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年来关于石涛艺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全书结构分为序篇、上编、下编三个部分。序篇主要讨论三百年来石涛艺术的社会接受问题,正是在后世一次次的接受和重构的过程中,石涛其人其艺的画史意义和社会意义都得到了特别的呈现。上编是史实考证类,主要目的在于厘清石涛的一些基本史实。下编是艺术接受类,主要讨论石涛在后世艺坛的影响。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50 浏览
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元代皇室书画收藏史略.pdf 本书为傅申先生书画鉴定的专史研究论著,聚焦元代皇室的书画收藏史。全书共分为“女收藏家皇姊大长公主”“元文宗与奎章阁”“宣文阁与端本堂”“秘书监及其他”四部分,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元代皇室藏品与官印,以及从事书画鉴定的专门机构和主要官员。这对于元代的书画史研究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60 浏览
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pdf 本书为傅申先生首次将多年经验与所学整理归纳所成书。书中以近年屡受争议的草书极品——怀素《自叙帖》为“临床诊断”案例,抽丝剥茧、巨细靡遗地阐释“书法鉴定学”的基本论点:以正确的目鉴为基础,进而从事严密而详尽的推理论证过程。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67 浏览
梦云:薰衣草采风札记 金国明油画集.pdf 本书分上下册,上册收录画家游历各国的水彩写生作品92幅,并附有采风札记四万余字,记录画家生活、采风的乐趣,其中水彩写生可供美术爱好者欣赏参考。下册收录一畳2005年以来的油画作品二百件,以梦云系列油画为主题,诠释画家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68 浏览
姜寿田书画理论文集-现代画家批评.pdf 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入书学研究,曾编纂《先秦两汉成语纂诂》。1994年参与陈振濂主编《书法学》修订,并撰写完成《中国书法理论史》。1997年前后转向书法理论批评、美术史、美术批评。同时,开始关注新儒学、西方哲学、美学及艺术史理论。在书学研究中尝试运用艺术史与观念史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写作。文集共包括《中国书法理论史》《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现代书法家批评》《现代画家批评》《学术与思想: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72 浏览
视觉的震撼---西方现代绘画简史.pdf 本书是一部简要介绍西方现代绘画历史的小书,兼具专业性与普及性。全书分为五章,详细梳理和评述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脉络和成就。全书图文并茂,既历数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背景、重大事件、流派以及代表的艺术家,也高度重视艺术家的风格、语言和形式背后的历史语境,使读者能够较全面地认识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阶段及其特色。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172 浏览
姜寿田书画理论文集-学术与思想.pdf 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入书学研究,曾编纂《先秦两汉成语纂诂》。1994年参与陈振濂主编《书法学》修订,并撰写完成《中国书法理论史》。1997年前后转向书法理论批评、美术史、美术批评。同时,开始关注新儒学、西方哲学、美学及艺术史理论。在书学研究中尝试运用艺术史与观念史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写作。文集共包括《中国书法理论史》《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现代书法家批评》《现代画家批评》《学术与思想: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172 浏览
艺术的金枝玉叶:西方绘画.mp3 此稿为我社自主策划的选题“艺术的金枝玉叶”系列之一种,作者李树波出身记者,文字功底好,叙事节奏好,结构紧凑不拖沓。本系列打破常规艺术史的书写方式,以趣味为框架,运用大量的图文讲述历史上的艺术作品。《西方绘画》以时间为线,借“故事”为载体讲述,西方艺术背后的历史,旨在讲述大历史主干以外的“细枝末节”来还原艺术“现场”。语言轻松诙谐、标题吸睛、文字紧凑是此本稿件的一大特色,符合“金枝玉叶”这一系列原创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173 浏览
程十发艺术研究论文集.pdf 程十发(1921-2007),海派书画大师,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程十发先生在艺术创造方面,既深入钻研传统,又不为传统束缚;既博采众长,又不失自己主张。这些都源于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追求。同时,他也注重对西洋美术的借鉴,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勇敢拿来,为我所用,然后融会贯通,浑然天成。在如何对传统艺术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方面,程十发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73 浏览
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和中国汉唐时期的文化交流.pdf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便已开始,至今仍保持着友好交往。历史文物作为历史发展的痕迹,见证了中日两国的文明演进和不可磨灭的相互影响。作为日本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奈良拥有众多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2022年系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5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日本奈良县政府的支持下,以橿原考古所出土的与中国相关的100余件 壹号仓库 2024年10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7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