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研究(121)
中国材质艺术·艺术与物性.pdf
本书是享誉国内外的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巫鸿提出的关于“材质艺术”这一最新概念的学术著作。“材质艺术”是艺术研究和艺术批评中的一个新观念,指的是特定材料在艺术表现和表达中起到的关键作用,由此构成艺术发展和创作中的一个长远传统和重要方面。由于任何艺术品都由具体材料制成,“材质”这一观念超越了时代和地区的限制。“中国材质艺术”通过专题分析的方式,针对中国艺术中的各种材质,展示不同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在中
思远道: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年度论文选(2022).pdf
本书收录中国美术学院硕、博研究生年度优秀论文20篇,以黑白色印刷,文章编排以研究方向划分。所收论文涉及卷轴、文献、美术史、视觉文化、金石考古等多个方向,均为学院研究生2022年度的研究成果。本书是中国美术学院“思远道:艺术人文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的论文集,该论坛为学校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与发展。在语言与图像的深处思想,艺术人文学院不断追求一种日常而持久的交流与对话
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 宋元绘画.pdf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立收藏的黄金时期,时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特别顾问的方闻是这项事业的重要的领军人物,他说服王季迁,将自己收藏的二十五件佳作捐赠给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批旧藏,填补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亚艺术收藏的重要空缺。同样,这二十五件作品也被业内公认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核心部分,方闻在同事何慕文及学生王妙莲的协助下,对这二十五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于1973年1
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 夏山图 永恒的山水.pdf
艺术史家方闻的《:永恒的山水》,对于整个美国普林斯顿学派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进程而言,是一部里程碑性的专著。该书通过四个章节,分析了8世纪至18世纪中国山水画视觉语言与构图的发展变化。此次中译本增加了学术导读,以及节选了六篇相关文章作为附录,藉此读者可以对方闻的学术思想与研究理念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该书系上海书画出版社“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之一。
中国风:13世纪至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pdf
中国风(Chinoiserie)是自13世纪晚期开始就在欧洲出现的一种艺术和文化文化艺术现象,而马可波罗在元大都(北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接见这一事件可以作为中国风尚兴起的一个标志。不过,中国风(Chinoiserie )这一学术术语则要到19世纪才得以确定,被用来形容受到中国或者更宽泛一些的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艺术潮流。本书旨在通过配套的图片与文字为读者勾勒出中国风在欧洲发展历史的轨迹。中国风是
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增订典藏版).epub
2017年3月,一批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藏文物走进故宫博物院,以“浴火重光”为题,在午门东雁翅楼盛大展出。展览主题彰显了这批珍宝极其特殊而惊险的传奇经历,吸引广大中国观众的目光。故宫展览结束后,这批珍宝先后赴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馆等 6 地巡回展出,所到之处皆掀起公众对阿富汗文明与文化关注的热潮。此展原计划第 7 站抵达南京博物院,之后即将离开中国。机缘巧合的是,为配合“亚洲文明对话”,国家博物馆将
朵云文库·学术经典·中国版画史略.pdf
郭味蕖先生的《中国版画史略》是其在中央美术学院执教时所做专题讲座的基础上整理完成的。版画以朝代为轴,大体按功能划分宗教版画、书籍插图为序加以论述,最后单设一章叙述年画。先生行文平实、客观、理性,知识的叙述多于个人观点的论述,通过事料的详细描述让读者自己去构建历史的脉络和作品风格的认知,这是中国史学优良传统(述而不论)的体现。这也正是郭先生著作即使在今天也具有很重要的学术地位的原因之一。此次出版,列
西泠印社史研究导论.pdf
书稿为“西泠印社史”的研究导论。西泠印社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大社,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但时至今日,真正意义上的"西泠印社史研究",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泠印社史学史研究”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西泠印社史研究尚未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因此,在西泠印社诞辰100周年之际,对这百年之中的各种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正式开始。本书从做
名家馆·谈艺录·沈耀初谈艺录.epub
“名家馆·谈艺录”系列之一。本书为现代书画大家沈耀初先生谈艺文论的编选,全书分为一笔一形状、自然的律动、传承与创新、学问与境界、苦乐在画中、诗文题跋和谈艺短文七个章节,收入了沈耀初关于书画艺术文献,记者采访录以及少量的诗文、题跋,书末附沈耀初部分彩色作品和沈耀初年表。全书编选严谨,适合书画学习者参考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