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研究

了不起的中国画:清宫旧藏追踪录.pdf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画的历史与文明史是同步的,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1600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距离我们的时间越久远,疑案就越迷离、越复杂。当下的我们在面对一幅中国古画时,应该看什么、怎么看?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从中选出10个古画案例,涉及10余幅稀世名画,均为清宫旧藏,为你一一揭开其中的隐秘,包括创作动机和目的、绘画内容、细节解析、收藏过程等等,内容延伸至中国古代的宫廷、

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pdf

本书尝试从文化史的观点省思历史上陶瓷修补术诸面向。既观察了清代宫廷陶瓷修补改装情况,以及乾隆皇帝对于缺损陶瓷的对应态度和补修理念,也讨论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针对中国陶瓷的金工镶饰和改装。在广泛搜集亚洲和欧洲锔钉补修术案例的基础之上,评估了区域间影响交流的可能途径。另外,还着重讨论日本史上所谓呼继、烧继和金缮技艺的源流及其对残缺美的赏鉴风情。

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pdf

《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是苏芳淑(Jenny F. So)教授首部中文译作。全书自新石器时代以降,就中国历代出土与传世的玉器中的十个学术性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涉及牛河梁、红山、良渚、三星堆等多个文化聚落,带我们了解古人采玉、治玉、用玉的具体方式,以及玉器在不同时代礼制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玉器的装饰与其他器物门类的关系,也借玉器延伸出华夏文明与周边文化交流的文化细节。

证明的力量 ——当代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的观念与方法研究.pdf

本书对当下书画鉴定遇到的问题以及其成因进行了梳理和归类论证,剖析了各种书画鉴定模式的局限性。一针见血地指出,书画鉴定应顺应时代,充分利用科技成果,进一步提高书画鉴定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为当代书画鉴定提供了一份既有启发性,又有充分整体观的初步思想成果。本书的出版,为当代书画鉴定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对其正在遭遇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在帮助想要接触或是从事书画鉴定行业的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状况,以及

风格与境遇: 董其昌干冬景山水研究(1589-1599).pdf

作者通过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西兴暮雪》创作背景的细致考察,发现了董其昌画法变革有着不可忽视的政治性因素,并依此考察了这位长期被学界误解的士大夫身份的晚明画家,在仕宦第一阶段的十年(1589—1599)中,是如何借助传统雪景山水画法及画意建立起一套新的视觉语言体系,并以此来隐喻自己的仕宦境遇及对晚明政治文化的独特理解。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一位文人画家“集其大成”的艺术世界,而且在其“取势”强烈的“

美术史.pdf

姜丹书《美术史》为“朵云文库”之一种。姜丹书的《美术史》是现代艺术教育初创时期由中国人编写的第一本美术史教材,在现代艺术教育中有筚路蓝缕之功。这本书是在世界美术的视野中,以通史的体例将中西美术史合璧融通为一体,而在美术史编著观念上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此外,这部著作按照西方的“美术”概念,将绘画、建筑、雕刻、工艺美术都纳入美术的范畴,开启中国现代意义上之美术史教育之路,对后来美术史的著述产生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