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  )。[考研政治2018年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  )。[考研政治2018年研]

材料: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指导意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研]

材料: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指导意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研]

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此,技术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为人类发展更新了“发动机”,悲观派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对人工智能社会效用的评价是(  )。[考研政治2020年研]

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此,技术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为人类发展更新了“发动机”,悲观派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对人工智能社会效用的评价是(  )。[考研政治2020年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