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新疆资源开发综合考察报告集 :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pdf

本报告集主要论述了新疆北疆地区、伊犁地区、天山北坡核心地区、南疆西部三地州、天山中段山区及库车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及战略布局等问题。 本报告集可供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生产、科学、教研部门及从事国土开发与干旱地区研究的有关人员参考。

西藏色林错地区环境变化综合科学考察报告.pdf

西藏色林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印度季风与西风相互作用的过渡带。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将色林错地区作为重点考察地区之一,重点关注该区域的气象、湖泊、河流、冰川、大气状况和生态系统的近期变化以及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本书从气象要素、大气边界层水汽交换、现代湖泊学特

新疆资源开发综合考察报告集 : 新疆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和运网合理布局.pdf

本文集应用综合运输理论,分析了新疆交通运输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客货运输量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布局设想和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及战略重点. 本文集可供从事交通运输的计划、规划、设计、科研、教学部门人员及有关学者参考.

希夏邦马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pdf

希夏邦马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是中国希夏邦马峰登山队科学考察队1964年科学考察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下列八部分:(1)征服希夏邦马峰(以下简称希峰)的登山片断;(2)希峰地区及其主峰高程的测量;(3)探讨希峰地区现代冰川的分布和形态类型,冰川的发育条件以及冰川物理学等;(4)着重研究

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 : 1966-1968. 第四纪地质.pdf

《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是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西藏科学考察队于1966—1968年间在我国西藏自治区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的综合考察工作总结,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研成果。《报告》按地质、古生物(一、二、三册)、第四纪地质(包括新构造)、自然地理、现代冰川与地貌、生物与高山生

新疆资源开发综合考察报告集 : 新疆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供需平衡.pdf

本书是通过三年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并参考前人工作成果编写而成的专题报告集。内容包括:新疆水资源及其评价、农业合理用水、城市合理用水、山前平原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等6个方面。此外,关于农田水分平衡及高效节水灌溉方案的研究方面,在定点试验

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pdf

本书是中国珠穆朗玛峯登山队科学考察队1959年以珠穆朗玛峯为中心进行综合科学考察的硏究成果,1960年王富洲同志等登上了最高峯,又收集补充了部分资料。全书共分为序言、自然地理槪述、地貭、地貌与第四纪、现代冰川、水文、植被与土壤、鸟兽等九部分,对珠穆朗玛峯地区的自然条件作了较全面的

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 : 1966-1968. 气象与太阳辐射.pdf

《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是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西藏科学考察队于1966—1968年间在我国西藏自治区珠峰地区进行的综合考察工作总结,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研成果。《报告》按地质、古生物(一、二、三分册)、第四纪地质(包括新构造)、自然地理、现代冰川与地貌、生物及高山生理、

祁连山生态系统变化科学考察报告.pdf

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祁连山关键区科学考察的总结性成果,也是青藏高原祁连山区研究之大成,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一线的科研人员共同撰写。全书共8章,第1章主要介绍科考的背景、意义、目标及内容;第2章简述祁连山区基本概况;第3章~第7章分别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第8章针对祁连山生态系统变化问题及考察结果,提出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善

新疆资源开发综合考察报告集 : 新疆经济区域划分与发展战略.pdf

本书运用省区经济区划的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新疆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选取系列指标,首次运用社会经济梯度分析方法,提出了新疆综合经济区划方案;并对五个经济区和13个小区分别作了区情分析,提出了发展战略和主要产业发展设想;同时还收入了新疆旅游开发、城镇布局、运输联系、粮食和能源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