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考察

南四湖地区鸟类科学考察 赛道建等 著.pdf

《南四湖地区鸟类科学考察》详细介绍了南四湖地区鸟类科学调查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对鸟类标本、照片、记录的梳理,厘清了本次调查的新记录种、亚种分类鉴定等信息;与之前历次调查相比,本次调查的鸟种数增加,其中有山东鸟类新记录 40种及亚种,国家级保护鸟类种数也明显增加。从生境类型、行政区对

青藏高原地区绿色发展科学考察研究 刘卫东等 著.pdf

《青藏高原地区绿色发展科学考察研究》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青藏高原地区绿色发展科学考察的成果总结。《青藏高原地区绿色发展科学考察研究》聚焦青藏高原清洁能源、农牧业、工矿区、边境口岸、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振兴与可持续生计等内容,结合青藏高原山地区域特性、社会经济结构、

罗布泊地区古代文化与古环境——罗布泊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秦小光等 著.pdf

《罗布泊地区古代文化与古环境》是1949年10月以来我国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对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开展的一次*新、规模*大、时间*长的多学科综合考察的成果总结。内容主要是2014~2019年间历时5年的科考发现,在罗布泊“大耳朵”湖区特征与湖泊演化、河网水系、雅丹地貌、古代遗物和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王娟等 著.pdf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是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全面系统的综合科学考察的研究成果,《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分为6个部分,共22章,从综合评述、自然地理环境、植被与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社会经济及管理评价与建设等学科领域,分25个专题进行了

藏东南冰川快速退缩与冰湖灾害科学考察报告 邬光剑等 著.pdf

《藏东南冰川快速退缩与冰湖灾害科学考察报告》基于野外监测数据、遥感影像并结合过去的考察资料,对藏东南地区过去50多年海洋型冰川和冰湖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阐明了该地区冰川的能量–物质平衡的基本过程,揭示了冰川面积、厚度、运动速度以及冰川融水变化的幅度、特征、原因,并对藏东南和喜马

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研究 杜凡,王娟,杨宇明 主编.pdf

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元江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中南部,面积22 378.9hm2,主要保护对象是中国干热河谷最典型的河谷型萨王纳植被、较完整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和丰富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本书介绍了元江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旅游资源、重点保护

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地区开发治理典型经验 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编.pdf

本书是一本不同类型丘陵山区开发利用典型经验总结。共汇编了13个典型材料和一篇有关开发治理途径的综述,其中既有红壤丘陵通过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而取得高效益的典型,又有水土流失区采取封山育林,治山致富的典型,也有开发山区资源,解决库区移民难题的典型等。总之,这是一本山区开发治理多种典型

罗霄山脉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 廖文波等 主编.pdf

本书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罗霄山脉地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的成果。全书分为20章,内容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水资源、植物、动物、真菌、植被等。共鉴定高等植物325科1511属5720种,大型真菌72科218属672种,陆生贝类22科45属129种,昆虫268科18

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科学考察.pdf

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藏东南关键区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科学考察的总结性专著,亦是青藏高原藏东南水汽输送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共11章,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两次科考的背景、意义、目标及内容;回顾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近几十年来的自然环境与气候背景;介绍了2018年开展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表能量平衡过程和水汽输送空间分布考察、大峡谷水汽输送对该地区云降水和三江源地区的水循环的影响;分析了热

祁连山生态系统变化科学考察报告.pdf

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祁连山关键区科学考察的总结性成果,也是青藏高原祁连山区研究之大成,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一线的科研人员共同撰写。全书共8章,第1章主要介绍科考的背景、意义、目标及内容;第2章简述祁连山区基本概况;第3章~第7章分别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第8章针对祁连山生态系统变化问题及考察结果,提出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