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

梓园新艺曲——建成环境艺术报道、评论集(上、下册).pdf

这是一部同济师生关于建成环境艺术的报道、评论集。2005年以来,同济大学的学者们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京沪高铁、东海大桥、崇明桥隧、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等等,积极参与汶川灾后重建,参与城市更新等等,这些工作都由作者的一篇篇文字忠实地记录下来,变成了《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专栏文章。随后的十几年时间内,作者在这家媒体上发表了数百篇有关建筑环境艺术的报道评论。这些文章横跨十

景观的连接.pdf

在安道20年的纪念之际,我们出版这本书,目的也是希望能够以景观为核心,通过互联网时代的跨界思考,来阐述景观的逻辑之下,老建筑该如何与新时代接轨,如何传承中国传统的生活美学和智慧,如何让社区重拾人情温暖成为生活的容器,如何重新激活乡村的人文和活力,如何通过艺术来传递幸福因子,如何通过对自然的亲近而改变人的认知习惯,如何打造一个串联起整个产业的IP与品牌……

从家具建筑到半宅半园.pdf

《从家具建筑到半宅半园》修订版收入了“北大建筑”系列,作为丛书第6册,本书呈现了一位实践建筑师从初涉建筑到建成作品问世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涵盖了作者初涉建筑的10余年研究时光里的或纸上或建成的8个作品,作者从家具切入思考建筑,家具的起点带来了对身体感知和赋形的关注,第8个作品是这个阶段的结束,也是作者之后十几年所从事的园林研究和建造的起点,这也是书名的由来,呈现了作者在持续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对所

城市更新的眼动追踪诊断.pdf

本书主要面向希望提升空间设计决策科学性的设计师和研究者。作者及其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为景观环境心理和健康设计,具体包括可穿戴生物传感器支持下的环境人因评价诊断,以及旨在促进健康、增强体验和认知的空间交互循证设计。书中尝试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建立一个可以仔细观察行为和感受形成过程的“慢镜头”,帮助读者理解具体的空间环境设计如何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分配,从而推测空间行为和感受产生的可能原因并借以辅助设计决策。本

日常公园:张唐景观公园设计实践手记.pdf

“公园”对于现代城市生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随着城市建设、扩张和新陈代谢,各种各样的公园也随之涌现,有“市政公园”“社区公园”“体育公园”“滨水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不同类型。张唐景观自成立以来接触过很多公园设计项目,致力于寻找能激发公共空间活力和公园可持续生长的方法。一方面,书中整理了我国公园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公园建设条件与规范对公园设计的推进和影响。另一方面,作者结合自身参与的一些

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史:清代卷.pdf

本套丛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构筑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史这门新兴学科的学术专著。叙述时代上起先秦下迄明清,历史跨度达三千年之久。本书为第四卷,清代卷。本卷以私家园林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历代园林著述文本为主要依据,以代表园林家及其著作为论述重点,探究中国园林美学思想成果及其演进脉络。内容涉及园林美学的各项理论问题,包括园林建筑本体、园林审美文化,以及园林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之关系;园林创构者、园主与工匠的作

环境艺术设计快速表现技法.pdf

本书以室内、建筑、景观的快速表现相关理论及其表现技巧为支点,从绘画工具的准备到环境艺术设计施工图的识图与画法,从室内外的透视图特点到具体的绘制方法,从基础、质感表现到最终的快速表现技法的整合,都进行了叙述。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pdf

本书以环境艺术的基础设计为出发点,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设计及思维的训练,并以多样化的设计方略启发学生的设计能力。同时,不局限于基础理论或技能的讲解,并涵盖室内外环境设计、设计课题调研的方法、制作、步骤等。

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pdf

城市地下空间美学与环境艺术的兴起,是21世纪美学发展中的一条新路,20世纪后半叶欧美日等国的学者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国人的城市生活向地下拓展。具有中国特色地下空间美学与环境艺术的创建和应用实践,同样引发了国际上对“非西方美学”智慧的普遍关注。本书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地下空间,研究人与地下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论,探究人在地下空间环境中的生理和心理反映,收集整理并

乌有园(第一辑).pdf

《乌有园》是由金秋野和王欣二人合编的系列出版物,关注“中国传统设计语言的现代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涵盖理论与实践(包括实验性作品),内容以建筑为主,也涉及造型艺术、绘画、文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2014年出版的第一辑“绘画与园林”除两位主编,又约请了六位作者(董豫赣、李兴钢、李凯生、宋曙华、郑文康、周仪),从不同角度探讨传统绘画、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语言的关系,内容涉及自然与人工的造型、传统空间视觉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