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

《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手绘线路图研究.第一册.pdf

《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又名《十年行程录》,是北疆博物院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全套6册,包括文字分册、地图分册和图集分册。该套学术成果是北疆博物院创始人桑志华在1914—1923年间,对我国黄河以北广大地区探寻考察的真实记录。该书不仅有作者详细记录的所到各地风

新疆跨境河流水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调查:额尔齐斯河.pdf

额尔齐斯河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河流。因其地理位置和水系与欧洲北方平原贯通等特点,额尔齐斯河的渔业环境和鱼类资源在我国具有独特性。本书主要根据2012~2016年的调查资料撰写而成,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额尔齐斯河中国段自然环境、河流水体理化

陆面过程模型及其在黑河流域模拟中的应用.pdf

陆面过程是指发生在陆地表面和土壤中控制地气之间动量、热量及物质交换的作用过程,它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干旱区河流输水、城市规划实施、灌溉与农业施肥、点源污染排放这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类活动,影响陆地碳氮水循环过程及河流水生生态系统,控制着淡水资源的

渭河流域水文要素演变规律与致灾机理研究.pdf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本书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水文要素变化规律,揭示流域水文气象序列变化规律。使用多个干旱指数定量评价水旱灾害过程,基于统计降尺度法对全球气候模式下渭河流域未来的降水量进行预估,采用多时间尺度的干旱指数进行干旱预测和分析。分析渭河流域洪水暴雨特性,使用层

闸控型季节性城市河流保护修复模式与技术.pdf

随着我国污染防治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在点源污染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恢复水生态健康,成为城市水体保护修复亟须破解的难题之一。本书以沈阳白塔堡河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闸控型季节性缺水河流的水文水环境特征,着重探索了活水生态调度、滞水区藻类滋生阻控和湿地/滞留

淮河流域生态系统评估.pdf

本书介绍了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系统评估了2000~2010年陆地生态系统、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全面分析了流域内生态系统的数量、质量、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环境等变化特点和演变规律。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耦合模拟的方法与应用.pdf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黑河流域地表-地下水耦合模拟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和集成项目“黑河流域中下游生态水文过程的系统行为与调控研究”的重要成果,系统介绍生态水文耦合模型HEIFLOW(Hydrological-Ecological Integrated wat

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pdf

本书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国家急需研究的重大命题,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黄河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础数据资料,综合运用资料整理、统计分析、莫兰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面板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指标构建及综合评价、数据包络分析、耦合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

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演变过程与机理=Morphodynamic Processes andMechanism of Meandering Rivers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Yellow River 李志威,王兆印 著.pdf

本书以黄河源区弯曲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期野外考察、原型观测与实验、遥感解译、力学理论分析与概化模型实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黄河源区草甸型与泥炭型弯曲河流演变过程和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黄河源区弯曲河群空间分布、形态特征与边界条件,草甸型与泥炭型弯曲河

西南河流源区能量收支关键参量的估算与数据集制备 周纪等 著.pdf

本书以青藏高原尤其是西南河流源区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地表能量收支关键参量研究的新方法及生成的新型科学数据集。全书内容包括:全天候地表温度的反演与生成,近地表气温降尺度,地表长波辐射估算,地表短波辐射产品验证,基于优化SEBS模型的地表蒸散发估算和基于数据同化的地表蒸散发时间扩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