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

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第三辑):融古汇今.pdf

本辑分为近现代建筑教育、当代建筑设计实践、遗产保护与传统匠作、口述史工作经验交流及论文、历史照片识读五部分,分享建筑口述史的工作成果与经验。其中包括伍子昂、董黎、李道增、黄报青先生建筑教育人生;高亦兰、黄承元、来增祥教授留苏经历;王福义、李道增、费麟、马国馨、刘叔华、刘塨先生的建筑实践;河北磁州窑大师魏启山与刘立忠、四川夹泥匠人李国锐、广东英石工匠邓建才,以及马来西亚造墓师洪亚宝与李金兴的讲述;山

古城新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暨祁县古城更新实验.pdf

本书记录了2014年作者指导的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作品及思考,毕业设计选题在山西祁县,课程实验性在于教师并不给出具体的设计题目,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对古城的走访,发现问题,自我命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古城的发展原力到地方身份,从社区经营到场所再生,从游居平衡到文化体验,书中以6个线索,从理论角度梳理了祁县的当下问题,进而选择博物馆、古城墙、古城社区等独具特色的地方,

建构理论与当代中国.pdf

建构理论是西方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它从建筑的物质性出发讨论结构、建造和形式表达艺术的关系。《建构理论与当代中国》立足于探索建构理论对中国建筑理论思想建设和建筑设计文化的意义,邀请中国的学者和建筑师对建构理论的翻译、建构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和转化、建构在中国的具体实践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编者以2011年底在上海举办的“建造诗学:建构理论的翻译与扩展讨论”国际研讨会的学术成果为基础,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瑞

耶路撒冷建城史.pdf

对耶路撒冷城市发展史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和详尽阐释。不同于其他作品,《耶路撒冷建城史》涵盖了过去两百年来渐行深入的考古发现,其中的考古成果整理、考古复原、老地图、老照片、旅行者与朝圣者的记录整理等都是弥足珍贵的该城市发展史与建设史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用丰富详实的笔触将耶路撒冷的每个角落都勾画得得淋漓尽致,带领读者游历圣城历史上的每一个文化篇章,尽情展现这座人类历史上最为迷人又充满纷争的城市全貌。本

理论·历史·批评(二).pdf

本书是“王骏阳建筑学论文集”丛书第三册,共收录了15篇文章,其中包括对于中国近现代建筑理论的起源开端的再反思,以及多篇中国当代建筑的评论,涉及非常建筑(张永和)、大舍(柳亦春)、TAO迹(华黎)、OPEN(李虎&黄文菁)、袁烽、刘家琨、王方戟、阮昊等建筑师的工作。如果说丛书前两册——《理论·历史·批评(一)》和《阅读柯林·罗的<拉图雷特>》更偏向于西方当代建筑理论的思考和阐释,《理论·历史·

建筑退化论:哲学·文学·社会.pdf

本书从哲学、文学、社会三大视角论述当代建筑,既有对空间、美学等建筑学永恒论题的文学性阐释,也有对台湾当代建筑师与建筑作品的评介,以及对城市与建筑等社会性话题的论述,观点独特。本书取名“退化论”,自然是想直接对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论根据自然界的食物链现象,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然而,达尔文并未说进化等于进步,通过进化所产生的新物种,只是能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无法论其

同济设计70年访谈录1952—2022.pdf

本书是对“同济设计人”的访谈录,访谈对象是自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至2022年的70年历史中,同济设计相关的各方面历史亲历者,包括院士、教授、大师、建筑师、工程师,以65篇访谈录共同记录了同济设计70年的丰富历史。(随书赠送原书电子书)

建极绥猷:北京历史文化价值与名城保护.pdf

“建极绥猷” ,高悬在故宫太和殿上的乾隆御笔匾,语出十三经《尚书》所记“建用皇极”“克绥厥猷惟后”。在农耕文明时代,对农业时间的掌握关系着社稷安危。谁能够告诉人民时间,谁就提供了一种生死攸关的公共服务,也就因此获得了权力,得以推行教化之治。本书作者首次发现并揭示了明清北京城子午卯酉时空格局之中央,太和殿高悬“建极绥猷”,见证了支撑人类在东亚地区独立起源的农业文化与文明持续不间断发展的最具基础性的知

生土类建筑保护技术与策略:以井冈山刘氏房祠保护与修缮为例.pdf

井冈山地区有丰富的生土类建筑遗产资源,本书为井冈山大学与同济大学联合研究成果,围绕井冈山地区典型案例“刘房祠”展开,依据遗产保护的理论,建立井冈山地区生土建筑遗产的价值评估体系,分析了生土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病害机理,并通过大量的检测和实验,最终找到可适用于井冈山地区环境的生土类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的有效技术手段,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该地区生土建筑资源的保护修复工作流程。本书融理论于实践,图表丰

特拉维夫百年建城史 1908—2008年.pdf

本书介绍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的百年建城的历史,特别是现代主义运动在此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使其因现代主义建筑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通过本书的出版,期待能为大众及专业人士提供一个解读来自异域的城市文化的独特视角,同时这或也可为上海的城市建设与保护提供另一维度的参考与借鉴思路。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八个部分,分别为“梦想之城”“神秘之城”“土地”“早期街区”“纸上绘城”“希伯来城”“勾勒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