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与理论

丛衣集:历史空间与空间历史中的中国古代城市.pdf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文集,包括城市历史研究和历史城市设计两大部分。城市历史研究部分探讨了在政权更替、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教育兴盛、军事防御等背景下一些代表性的城市及相关机构的发展变迁,如统治者围绕孔庙所进行的行礼活动、科考前后试子在城市中的公共活动、孔庙和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明清两代徽商与城市尤其是文化教育机构发展的关系、政权的更替以及防御要求下城市的发展等等。历史城市设计部分利用新的

活化建筑经典——上海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案例2010—2019.pdf

本书选择上海2010—2019十年间完成的文物建筑修复与改建项目,通过对文物建筑历史的回溯,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原则与建成后的状况,以及后期使用情况,为活化文物建筑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上海的文物建筑多集中在城市空间,植入民生功能后,可以高效、便捷地提升市民的历史文化滋养,益于城市更新发展。本书整理介绍了近10年间上海在市区文物建筑的保护及公共空间转化的成功经验,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人文关怀的城市。期

丛华集:多维视角与多重价值中的中国遗产保护.pdf

本书作者沈旸为东南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建筑遗产构成了一个城市独特的风景,建筑遗产在当今时代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功用为何,遗产保护经历过哪些阶段——不仅仅是思想认知方面,更涉及具体的建造技术等要求,遗址构成甚至带动的旅游文化可能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态如何,本书都有涉及。全书分为七个专题,专题内以个案研究为点,构成类型的思考。本书作者为东南大学教授沈旸老师,是其论文集第

都市演进的技术支撑.pdf

本书是关于上海近代建筑史的研究,以上海近代建筑设备特质及社会功能探析为出发点,将核心问题聚焦于近代建筑设备演进与上海都市现代性的关系;以上海建筑设备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为研究的时间区间和纵轴,分别从技术、制度、产业和文化等方横向切入,通过文献挖掘、实物调研、案例分析与人物访谈获取大量史料,并加以分析与归纳,勾勒出上海近代建筑设备演进的脉络。本书是国内第一次对建筑设备历史研究的专著,也是对上海近代建

跟着档案看上海.pdf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上海重要的地标建筑如东方明珠、人民广场、南浦大桥、工部局大楼、大世界、上生新所等以及滨江的法邮大楼、杨浦滨江、船厂1862等区域。样本范围覆盖上海中心城区大部分区域,也充分考虑了不同时代样本的代表性。首度披露大量珍稀档案,包括一部分历史照片、图纸、文书档案等,反映不同时代的城市变迁。对于了解上海城市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既是一部档案文化的优秀读物,也是一本别致的

建筑文化研究 第6辑.pdf

《建筑文化研究》是由南京大学建筑学院支持、由胡恒主编的建筑理论系列文集,每年一辑,每辑由来自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多位学者撰写或翻译理论文章。第6辑里包括三部分内容:当代史、文献、评论。当代史部分包括三篇主题论文,包括南京南湖新村的演变、台湾东海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历程研究、台湾高雄社会住宅福音新村的50年历程,运用了精神分析的和福柯、巴特的特定概念,涉及在工业化、全球都市主义、最低限度的居住单元、生产

上海老城厢百年:1843-1947.pdf

本文就19世纪中叶以来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特点,分别从城市平面格局变迁、城市管理技巧、土地产权争夺与地理信息转译的角度,从宏观视角到中观层面,从空间表现到社会结构调整,全面探讨老城厢在租界的影响下形成的快速而激进的城市现代化过程。第一阶段1843—1895,社会变化对老城厢产生间接影响;第二阶段1895—1914,老城厢开始试探性学习租界城市管理方法;第三阶段1914—1927,老城厢全面学习租

近代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研究:建筑、消费空间、城市文化.pdf

本书是“开放的上海城市建筑史丛书”第一册,以200多幅图纸和照片,结合大量文献,展开近代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以及大新公司的发展简史和建筑研究。包括创办人的创业历程,对建筑设计方、营造方的介绍,对各个建筑特点的深入分析,同时展现了大量基于历史图纸修复、绘制的建筑图纸。探讨了近代中国百货公司这一新的建筑类型的发端与发展、来源及其传播路线,近代商业建筑的设计共性及特性,百货公

特拉维夫百年建城史 1908—2008年.pdf

本书介绍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的百年建城的历史,特别是现代主义运动在此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使其因现代主义建筑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通过本书的出版,期待能为大众及专业人士提供一个解读来自异域的城市文化的独特视角,同时这或也可为上海的城市建设与保护提供另一维度的参考与借鉴思路。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八个部分,分别为“梦想之城”“神秘之城”“土地”“早期街区”“纸上绘城”“希伯来城”“勾勒城市”“

建极绥猷:北京历史文化价值与名城保护.pdf

“建极绥猷” ,高悬在故宫太和殿上的乾隆御笔匾,语出十三经《尚书》所记“建用皇极”“克绥厥猷惟后”。在农耕文明时代,对农业时间的掌握关系着社稷安危。谁能够告诉人民时间,谁就提供了一种生死攸关的公共服务,也就因此获得了权力,得以推行教化之治。本书作者首次发现并揭示了明清北京城子午卯酉时空格局之中央,太和殿高悬“建极绥猷”,见证了支撑人类在东亚地区独立起源的农业文化与文明持续不间断发展的最具基础性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