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

秦巴山地乡土建筑及当代发展研究——以汉水上游汉中、安康为

本书主要以秦巴山地乡土建筑为对象,建立了文化圈、聚落、乡土建筑三个层级,在关联土地资源、环境气候以及社会文化的基础上,从文化固的形成、聚落的演变、聚落空间形态、营造技术、文化表达、聚落发展驱动机制和当代营建策略等方面对秦巴山地乡土建筑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阐述3结合区域内乡土建筑发展的

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时空模式及其形成机制.pdf

本书在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支持下,利用多种空间信息技术,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环嵩山地区早期(9000aB.P.—3000aB.P.)聚落空间分布的规模—等级、传承模式、文化交流、总体形态的具体特征与演化模式进行细致分析,以此对区域早期聚落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及其演化进行归纳

中国西南岩溶山地重大地质灾害成灾机制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pdf

  《中国西南岩溶山地重大地质灾害成灾机制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在贵州省十余年来地质灾害科研成果和重大项目的基础上, 系统总结贵州岩溶山地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和致灾模式, 研究了不同尺度和发育模式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并对面上高风险区地质灾害监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 针对

西南武陵山地区昆虫.pdf

本书是对武陵山昆虫进行考察和研究的总结。共包括2纲、22目、277科、2044属、3950种、其中4个新属、195个新种、32个中国新记录种。

山地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及应用.pdf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和归纳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山地建设用地特征、基于工程建设对生态安全影响程度的土地区划、基于生态安全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山地村镇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基于三维斜坡失效概率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基于GIS平台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实现与

岩溶山地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与人地关系耦合效应研究:以贵州省为例.pdf

本书按照地貌分布格局—聚落分布格局—人口分布格局—土地利用分布格局—人地耦合效应的研究思路,以基于长时间序列高精度影像的贵州岩溶山地乡村聚落演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峰丛洼地区等特定的地貌、 土地资源空间组合格局下,岩溶山地聚落分布与变迁特征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性、影响因素与内在动力及其

甘孜阿坝及小凉山地区林业考察报告.pdf

本文是中国科学院所组织的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的考察专题报吿。文中对甘孜、阿坝及小凉山地区森林的合理利用、集运方式、经营以及造林更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幷提出了建议。 可供农林业生产及计划部门及高等院校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