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
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遇到了客观上的障碍,主动停止,放弃犯罪,这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
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遇到了客观上的障碍,主动停止,放弃犯罪,这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
甲趁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价值12000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跑了50米之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就转身回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
甲趁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价值12000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跑了50米之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就转身回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
某甲捏造某乙(某机关干部)受贿20000元,并写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某甲的行为属于( )。
某甲捏造某乙(某机关干部)受贿20000元,并写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某甲的行为属于( )。
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10类,并通过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 )。
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10类,并通过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