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

规划建设二十年.pdf

本书立项于 2016 年底,正值我院紧密编制闵行 2035 总规之际,发现闵行需要一本能够囊括近 20 年发展建设成就的图书,来为闵行区的城市建设做一次总结。四年间,从图书立项到策划编制,几易其稿,最终形成囊括闵行概览、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生态休闲、乡村蜕变、地区风采六大章节的综合图书。成为我院为闵行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集成。 本书编制,是在区主要领导的关心下完成的。感谢闵行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高铁新城规划与开发研究.pdf

高铁新城是以高速铁路站点为核心,通常在农业用地上重新规划和建设的综合性新城。因高速铁路带动人口流动,而非货物流动的特点,高铁新城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具有高机动性(high mobility)的人群,包括投资者、区域性通勤者和企业家。每个新城规划都纳入了当地城市政府对于高铁站点带来投资机会和经济增长的诉求。本书以京沪高速铁路22个设站城市为案例,详细剖析了高铁站点对其周边地区和设站城市的影响,明确高铁新

新理想空间Ⅵ.pdf

本书是新理想空间系列丛书分册,针对当前的国内规划行业的新动态整理的作品集,内容涵盖了研究类、总体规划类、控制性详细规划类、修建性详细规划类和专项规划类等五大类理论与方法,集中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和实施效果,在规划研究、总体规划编制、城市设计、交通规划、小区规划、景观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方面收录了国内典型案例,具有特别突出的参考价值。本书较全面地介绍当前在国内外城市规划设计动态与

从城镇体系到国家空间系统.pdf

“国家空间系统”以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量的城市集聚现象为基点,与我国目前城市地区城镇空间分布的肌理进行比较,论证了传统城镇体系的解体与重构过程——从“松散均布的简单树状结构向跨行政区域、大尺度、高位集聚与低位均布相复合的复杂巨系统结构”演进的“层级进化”过程。尤为特别的是,作者借助于上述城镇体系“层级进化”的演进过程,有针对性地对于我国几大经济带和城镇群的城市空间分布及其演进规律提出了独到

我的美丽乡村2040:2014年同济CAUP国际设计夏令营暨上海2040规划国际大学生概念设计竞赛作品集.pdf

每年一度的国际设计夏令营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AUP 具有国际影响的传统项目之一,2014年夏令营以“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及未来景象为主题。夏令营汇集了国内清华、东南、北林等7 所高校,美英等6 个国家及地区,谢菲尔德、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理工等12 所著名大学,景观、建筑、城市规划3 个专业背景的40 余名学生,在中外8 名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临港及崇明的三块基地,在一周时间内展开设计。本书

城市风险中的保险重塑.pdf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也快速发展,范围从小到大,功能从简单到复杂。而与此同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城市问题对城市运行安全造成了威胁。正如城市化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城市风险管理,无论是认识还是实践,同样也经历了一个过程。长期以来,保险业在城市风险补偿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城市日益发展,城市风险也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如何从思想观念、全过程风险管理的

理想空间(77辑):特色小镇规划与实施.pdf

本书是理想空间系列丛书77辑。本书围绕近年城镇化进程中发展的新热点——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展开,探讨特色小镇的提出的政策背景、发展历程、规划理念、设计方法,围绕“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策划、空间体系规划、生态建设、文化创新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实践,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阶段性总结,对今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本书较全面地介绍当前在国内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动态与实践成果。为广大从事规划设计专业

中国城市文化报告2017.pdf

黄昌勇主编的《中国城市文化报告2017》一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主要成果。《中国城市文化报告2017》第一次研发了中国城市文化指标体系,并以此体系为基础建立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广州、深圳、香港、台北等10个城市的文化数据库,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文化数据库。同时,《中国城市文化报告2017》邀请了海内外城市研究学者对城市文化总体观察、专家视野、案例研究等做

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pdf

本书基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视点,对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主要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和分析,为中国的城市治理决策、土地规划管理,以及城市交通、产业、环境和房地产等相关领域提供一份系统的对标城市深度案例。本书阐述的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经验包含城市(国家)治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两个层面,且自上而下,多方面兼顾,形成城市治理一体化的合理格局,切实发挥了规划的引领作用。本书重点阐述了值得中国城市分析和参考借鉴的四个

憩行之变·低碳之机.pdf

骆天庆,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借助社会经济分层调研了中国当前不同阶层的公园游憩出行特征和意向差异,通过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上海和洛杉矶市)之间的分层差异比较推断公园游憩出行方式和意向随城市化和机动化水平的改变规律,并借助发达国家高机动化城市中富裕阶层的低碳出行意向,探求中国城市未来公园游憩低碳出行率的提升之道。研究旨在借助出行行为和意向性结论,指导合理的公园布局规划以削减出行距离和机动车出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