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

地面下有一层6 m厚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处,黏土的饱和重度为gsat=18 kN/m3,孔隙比与应力之间的关系为e=1.25-0.001 6p。若地面施加q= 100 kPa的无限均布荷载,80天后测得6 m厚土层压缩了14.5 cm,试求黏土层的固结度。

地面下有一层6 m厚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处,黏土的饱和重度为gsat=18 kN/m3,孔隙比与应力之间的关系为e=1.25-0.001 6p。若地面施加q= 100 kPa的无限均布荷载,80天后测得6 m厚土层压缩了14.5 cm,试求黏土层的固结度。解 以地面下3 m处单元应力变化为计算标准   自重应力                          p1 = (18-10)×3 kP

某一地区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分别为9.1km/s和3.7km/s.在一次地震时,这个地区一个观察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渡的到达时刻相差5s,地震的震源距这个观察站多远?

某一地区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分别为9.1km/s和3.7km/s.在一次地震时,这个地区一个观察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渡的到达时刻相差5s,地震的震源距这个观察站多远?

热红外地表发射率遥感反演研究.pdf

本书第一章从电磁辐射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与红外地表发射率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定义以及红外的辐射传输方程;第二章首先系统综述了现有地表发射率遥感反演的各种算法,接着介绍了已有全球地表发射率产品及生产的算法等。

青藏高原河源区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pdf

本书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带的长江黄河源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了过去50年来该区域特殊的冻土生态学变化过程及其与气候和冻土环境的关系,阐述了长江黄河源区的生态与环境变化、驱动因素与演变趋势。

开滦矿区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及参数.pdf

本书在分析研究开滦矿区大量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矿区观测站岩层与地表移动角量参数;矿区观测站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及其特性;矿区深部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及其参数;矿区厚松散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及其参数;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其参数等。

浅埋深煤层煤矿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pdf

本书运用煤矿地质学、地理学、生态与环境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浅埋深煤层煤矿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本书总结浅埋深煤层煤矿的特征以及浅埋深煤层煤矿开采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浅埋深煤层煤矿地表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浅埋深煤层煤矿开采对地表生态影响的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