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

中国亚热带土壤动物.pdf

本书分2篇共10章,介绍了土壤动物的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动态,我国亚热带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动物区的组成及其特点等;还介绍了我国亚热带土壤动物8门、20纲、71目、347科、443属、606种的鉴定和记述,并附有插图,书末有中文名和拉丁名索引。

气孔: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的枢纽.pdf

由于气孔控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优化气孔的开闭可有效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气孔调控对农业生产和全球气候演化有深刻的影响。本书共11章,涵盖气孔研究的简要历史、气孔形态分布和气孔发育、气孔运动信号转导、保卫细胞代谢、气孔免疫、气孔与农业生产及气孔研究方法等内容。各章在

东北黑土区复合土壤侵蚀特征及其防治.pdf

本书基于野外定位观测和模拟试验资料,结合核素和 REE 示踪、立体摄影测量和高速离子成像等技术,以复合土壤侵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以评价水土保持措施防治复合侵蚀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为抓手,创新性地讨论了冻融、风力、水力多营力相互作用和叠加作用下的坡面复合土壤侵蚀过程及其驱动机制,揭示了

稻田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理论和技术.pdf

本书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稻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高产稻田增产乏力、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环境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以双季稻、水旱两熟、北方一熟、复合种养和再生稻5个典型稻田系统为对象,以促进作物丰产增效和环境健康协同发展为目标,开展稻田土壤

材料土壤腐蚀.pdf

土壤腐蚀是国际公认的最复杂的电化学腐蚀系统,具有危害严重、难以控制和机理复杂的特点。本书汇总了作者研究团队四十年来取得的土壤腐蚀研究的重要成呆和认识,旨在推动和延续对土壤腐蚀的基础研究,为土壤腐蚀防护工程提供最新的理论基础。本书首先在介绍材料腐蚀与防护学科和土壤发生分类学说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土壤腐蚀电化学,介绍了整个土壤腐蚀理论研究的基础;然后系统讨论了士壤腐蚀演化的环境影响因素、土壤腐蚀演化的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理论方法研究.pdf

本书围绕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的主题,系统收集、整理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荷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有关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的理论方法、政策法规、技术文件等文献资料,全面梳理了每个国家土壤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并分别从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角度,从土壤环境基准理论方法、土地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pdf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内容提要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是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根据该所于1950——1952年三年间在东北各地区采集调查的结果而集体写成的。这本木本植物图志的出版,是在解放之后,东北首次出现的一本系统性的和全面性的东北木本植物著述。 这本图志

东北草本植物志. 第六卷.pdf

本书(第六卷)共记载我国东北产草本植物22科,78属,210种,23变种,9变型,其中包括1杂交种,10栽培种,1栽培变种。内容有科、属、种等的特征记载及检索表,并有属、种等的主要文献,种的生境、产地、分布、用途和图版(120幅)等。于卷末并附有新种记载(附录Addenda)、中

可持续农业土壤管理.pdf

土壤是农业之本,维持地力一直是保证农业收成的关键。《可持续农业土壤管理》一书的作者是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本实验室长期从事服务可持续农业的土壤科学研究,并根据实验室多年对服务农业的认识和总结写成此书。本书结合国内外相关的土壤管理实践,凝练出我国典型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