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

西藏哺乳类.pdf

本书是多年来对西藏哺乳类进行考察和研究的总结。总论部分包括哺乳动物的区系组成概貌、垂直分布、地理区划以及区系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等,同时对动物资源的现状与保护问题进行了讨论。各论部分对126种(包括107个亚种)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分类和生态等,均据标本、文献及野外调查材料

哺乳动物的化学通讯.pdf

本书对哺乳动物的化学通讯作了较全面的概要介绍。首先介绍了化学通讯及其所用的化学信号的基本概念,进而全面阐述了化学信号——外激素的释放、传导及接收过程,详细论述了哺乳动物接收外激素的行为及生理反应,最后对外激素本质和它们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本书提供了比较系统的材

哺乳动物生态能量学.pdf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能量代谢的基本特征,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的一般特征,低代谢动物的体温,哺乳动物产热和体温调节机制,生长、繁殖、发育和年龄与体温调节,哺乳动物的休眠,鸟类和哺乳动物恒温性的进化,温度驯化,动物对季节性环境变化的生理反应,野生小型哺乳动物能量学和产热调节特征,哺乳动

孕期与哺乳期用药指南.pdf

本书评估了孕前、孕期及哺乳期使用的处方和非处方药,写明了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器官的影响、潜在毒性,以及推荐剂量的风险等内容,还包括了中草药、化学制品、环境因素及营养补剂的风险信息。

哺乳动物骨骼和牙齿鉴定方法指南.pdf

本书主要介绍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家畜及其野生近缘种和原始种,以及遍布欧洲、亚洲北部和北美洲的野生鹿类等哺乳动物的骨骼和牙齿鉴定方法。具体包括:骨骼和齿系的专业术语、缩略词、分类和方位;骨和骨的鉴定;鹿角;角心;头骨;牙齿;齿槽;下颌骨;椎骨;肋骨;肩胛骨;肱骨;牛科动物和鹿科动物的掌

哺乳动物胚胎学.pdf

本书包括有: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受精、附植前的胚胎发育、附植后胚胎的子宫发育、胎膜和胎盘、胚胎日龄学及胚胎生物工程等。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三卷 基干下孔类 哺乳类 第五册(上)(总第十八册上)啮型类II:啮齿目I.pdf

本册志书为啮齿目(I),包括了2017年以前在中国(台湾资料暂缺)发现的除鼠超科(Muroidea)外的所有啮齿类动物化石,共计有3个亚目和数个亚目不定的19科161属312种。《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三卷 基干下孔类 哺乳类 第五册(上)(总第十八册上)啮型类II:啮齿目I》对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三卷 基干下孔类 哺乳类 第四册(总第十七册)啮型类I:双门齿中目 单门齿中目-混齿目.pdf

本册志书是对2017年以前发现并发表的中国双门齿中目与单门齿中目中的混齿目化石的系统厘定与总结。《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三卷 基干下孔类 哺乳类 第四册(总第十七册)啮型类I:双门齿中目 单门齿中目-混齿目》包括了3目5科39属106种。各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编者在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