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

贵州省自然资源变化的生态影响遥感监测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主编.pdf

本书对贵州省自然资源变化对生态影响遥感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方法、指标体系等进行了凝练总结,分析了贵州省2017—2019年自然资源宏观变化情况,研究了贵州省自然资源变化对生态系统格局、质量、功能等产生的影响,分析了贵州省自然资源和生态变化特征,对贵州省自然资源变化监测技术研究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对火干扰及气候变化的响应.pdf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断续分布于我国呼伦贝尔森林-草原过渡带上,对于气候变化和火干扰十分敏感,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书在分析呼伦贝尔沙地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林火干扰条件下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空间格局、

森林管理与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REDD+研究.pdf

  本书是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排放等行动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谈判议题相关问题研究”(2010 CB955107)成果的系统总结。全书共分9章,主要概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中“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森林保护、森林可持续管理

自然与道德 : 气候变化的伦理追问.pdf

本书对气候伦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对气候变化的主流经济学路径进行了深刻的伦理批判,找出了确定应对气候变化主体责任的伦理原则,指出了个人与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伦理责任,厘清了气候变化与人权的关系,分析了程序、国际与代际三个不同层面的气候正义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时空信息研究.pdf

本书阐述了构建全国资源环境遥感时空信息平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框架,提炼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土地利用时空过程的区域特征,深入揭示了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而揭示了我国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和控制因子的耦合规律。

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 : 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pdf

本书围绕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的空间重组及社会和技术的变革四个主题,确定了11个高度优先并与社会密切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深入探讨地理科学在应对科学及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中的贡献与机遇,以及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上述重大科学问题,在地理学科领域的研究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及学科推广等

秦岭林线树种太白红杉生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pdf

本书全面地分析了高山林线生态特征,探讨了高山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丰富了高山林线与气候关系的理论研究;探讨高山林线生态系统碳密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反馈研究领域的重要探索;并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濒危物种太白红杉的致危因素。

海河流域井灌区在现状和限水灌溉及休耕模式下浅层地下水动态与粮食产量变化的模拟研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为例.pdf

本书是运用土壤和水评价工具(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这一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海河流域的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在冬小麦 -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开展农业水文模拟研究的学术专著,针对该区域由于浅层地下水多年超采所导致的含水层面临疏干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