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报告

柳孜运河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报告.pdf

本书主要发表了2012~2013年柳孜运河遗址第二次发掘的重要遗迹,发掘面积1997.5平方米。遗迹有运河河道、两岸的河堤、两岸的石筑桥墩、河道中间的石板路、道路、建筑址和木船等。出土大量反映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的遗物,瓷器众多,以白釉、青釉、黑釉、青白釉和黄釉瓷居多,涉及全国十余个

唐代薛儆墓发掘报告.pdf

本书为位于山西省万荣县皇甫村唐睿宗女婿薛儆墓的发掘报告,它全面叙述了墓葬的形制以及各类出土遗物,并对其进行了考证。

藤花落 : 连云港市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pdf

本书介绍了1996-2003年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对藤花落遗址进行的4次发掘的情况。分六章,第一至三章介绍了遗址背景、发掘背景和地层堆积;第四至六章按时代顺序介绍了不同时期遗址的主要发现;8个附录体现了该遗址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成果。

枣庄建新 :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pdf

本书是枣庄建新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主要报道的是1992年至1993年为配合济枣公路建设工程所进行的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全部资料。清理有大汶口文化房址、灰坑、墓葬、陶窑、水井及龙山文化的灰坑等。这批资料除了用文字叙述外,文内还有144幅插图,文后附有80面黑白照片图版,这对于

内丘张夺发掘报告.pdf

本书介绍了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发掘内丘县2009年度张夺2号遗址与2010年度张夺村南墓地项目的过程,从墓葬形制、规格、年代、随葬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发掘的陶窑以及出土遗物。

北京段考古发掘报告集.pdf

本书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北京段考古发掘报告的第1号。发掘地点主要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包括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9月,对工程范围内10处遗址或墓葬区的发掘成果。共发现墓葬100座,古代窑址6处,时代有春秋战国、两汉、北魏、唐、辽金、明清。其中丁家洼遗址是迄今

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坑发掘报告. 第一分册.pdf

本书报告了二号坑的俑坑形制、建筑结构及棚木层以上发现的重要遗迹遗物。重点介绍了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坑的土方工程、木构工程及相关建筑遗迹,阐释了二号坑的建筑构造、建筑性质和意义、修建年代、盗扰与焚烧等问题。

西夏三号陵 : 地面遗迹发掘报告.pdf

本书主要记载了2000~2001年间对三号陵地面遗迹所进行的四次发掘工作,并按照角台、阕台、碑亭、月城、陵城门等的顺序,依次对各遗迹的地面结构和出土遗物进行了客观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