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报告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下册).pdf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公布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2008年至2010年发掘成果的考古报告。下王岗遗址这一阶段发掘面积为3002平方米,发现了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西周等不同时期丰富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西周时期遗存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研究早期楚文化考古学材料方面的空白;二里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册).pdf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公布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2008年至2010年发掘成果的考古报告。下王岗遗址这一阶段发掘面积为3002平方米,发现了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西周等不同时期丰富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西周时期遗存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研究早期楚文化考古学材料方面的空白;二里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上册).pdf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公布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2008年至2010年发掘成果的考古报告。下王岗遗址这一阶段发掘面积为3002平方米,发现了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西周等不同时期丰富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西周时期遗存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研究早期楚文化考古学材料方面的空白;二里

辉县发掘报告.pdf

輝縣在河南省的北部,过去曾因發現大量的古器物在考古界得名。1950年至1952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硏究所在該縣境內進行考古發掘工作,有了許多發現和收穫。發掘工作分若干地區進行:(1)在琉璃閣發掘了殷代遺址、殷代墓葬、战國墓葬、战國車馬坑和漢代墓葬;(2)在固圍村發掘了战國墓

下川——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发掘报告.pdf

下川文化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遗存,因发现于山西沁水县下川镇而得名。该遗存发现于1970年,后于1972年和1973年进行调查。下川文化遗存密布在海拔900~2500米的山顶和山腰之间,纵横约30平方公里,分布在六个地区(下川区、东川区、索泉岭区、历山区

大兴古墓葬考古发掘报告集.pdf

本书是2007~2017年北京市大兴区采育西组团、黄村双高花园、康庄安置房、康庄C地块、首创机务队、青云店联宾、医学科学院、新城北区项目工程的考古发掘报告集。共清理汉、北魏、唐、辽、金、元、明、清时期墓葬161座,发掘面积4500平方米,出土陶、瓷、银、铜、玉器等随葬器物。墓葬形

磁县滏阳营至槐树屯段墓葬考古发掘报告.pdf

本报告主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磁县中段考古工作所发现的墓葬情况进行了阐述,共发现古墓葬100座,时代涵盖汉晋、唐宋元明清,墓葬形制多样,主要为竖穴土坑墓、土洞墓、砖室墓三大类,出土了一批文物标本,其中不乏墓志等承载文字信息的重要遗物。三座带天井的西晋砖室墓则属本地区首次发现,填补了

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2019年度考古发掘报告.pdf

本书报告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2019年度考古发掘的阶段性成果,概述了泉州南宋南外宗正司的缘起及遗址的发掘经过,介绍了水池、台基等遗迹现象,并整理了“官”字砖、莲花纹和其他花卉纹瓦当等建筑构件,以及以“水陆”“水六/库司”等为代表的墨书瓷碗底等陶瓷器。推测19瓣莲花纹瓦当和“官”字

山西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发掘报告.pdf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是山西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基本完整的北齐壁画墓之一。遍布墓室的彩绘壁画,再现了北朝晚期社会的历史文化风貌。壁画场面宏大壮观,人物简练生动,画面色彩明快,是北朝美术史上难得的佳作,新意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