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印谱

中国篆刻名品【二十】王福庵篆刻名品.pdf

以《麋研斋印存》等精钤印谱为底本,专业角度严选300余方原钤印稿,20余方公私藏代表作原石照片,展示王福庵开创的切刀与笔法结合的“新浙派”面貌和多字细朱文的精彩。高像素原色精印。印蜕及边款均做释文,对作品中涉及的名句典故、历史人物详加注解,书后辑录历代精彩品评。

中国篆刻名品[十五] 赵之谦篆刻名品.pdf

以《二金蝶堂印谱》等精钤印谱为底本,以赵之谦在世时友人钤盖印谱为主,参以其他著名印谱中的佳作,专业角度严选200余方原钤印稿,近30方公私藏代表作原石照片,按作品边款创作时间编排,还原赵之谦“印外求印”的探索之路,展示“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的赵之谦篆刻的初始、精彩面貌。高像素原色精印。印蜕及边款均做释文,对作品中涉及的名句典故、历史人物详加注解,书后辑录历代精彩品评。

赵古泥印举.pdf

本书为“袖珍印馆”(第四辑)丛书之一,丛书所选五位篆刻家都堪称篆刻界的一代宗师,对近现代篆刻史有着深远的影响。赵古泥平生治印,或气度雍容,或雄浑奔放,是“虞山印派”的重要传人。本书在遴选印章时,在注重代表作的同时,也注意收集较少面世的作品。本书既可作为篆刻爱好者很好的临摹范本,同时收藏爱好者也可以将此套印谱作为收藏鉴赏的蓝本。

中国篆刻名品[十四] 邓石如吴让之篆刻名品.pdf

在清代印壇上,『鄧派』是與『浙派』雙峰并峙的另一大篆刻流派。其與浙派迥异的印學思想、取法傾向、刀法特點,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貌。鄧石如(一七四三—一八〇五),本名琰,號完白山人,安徽懷寧人,『鄧派』篆刻創始人。他的篆刻早年學何震、梁袠,後爲之一變,將書法與篆刻緊密結合,故其印作筆意盎然、姿態萬千、氣象一新。創作理論上,鄧石如以『鐵鈎鎖』三字爲治印方法論,并總結了前人的篆刻經驗,得出刻印須方圓結合、

历代玉印精粹.pdf

古玉印以汉代多,战国次之,秦代少,因其材质坚硬,刻制工艺多以雕琢为主,所刻线质工稳雅致,有别于铜印的铸凿风格。玉印以线条圆润、流转,布局匀称之美深受人们青睐,不但在先秦至明清时期为公侯、文人随身佩戴,而且在现代也受到收藏者的喜爱,更是当代工稳印风篆刻作者常取法和借鉴的。 本书为20年来首度整理,结合近年新出土成果,全面收录整理654方传世自先秦至汉魏南北朝时期的玉印风格的玉质、玛瑙、水晶、绿松石等

中国篆刻名品[十七] 吴昌硕篆刻名品.pdf

以《缶庐印存》等精钤印谱为底本,专业角度严选近三百方原钤印稿,40余方公私藏代表作原石照片,展示海派篆刻创始人吴昌硕以书入印、钝刀硬入,虚实相生、苍茫浑厚的篆刻风格。高像素原色精印。印蜕及边款均做释文,对作品中涉及的名句典故、历史人物详加注解,书后辑录历代精彩品评。

中国砖铭全集.pdf

《中国砖铭全集》共收录砖铭作品约七千件,全书按地域朝代编排,能够直观感受到不同地域朝代砖铭艺术的流变与特色,反映出中国砖铭艺术源远流长,是研究汉字书体演变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张大千用印详考.pdf

杨诗云先生是当今张大千研究领域最具个性的专家,数十年如一日认真读书,寂寞耕耘,不求闻达,对大千居士印章、法书有独到见解。承蒙杨老厚爱,多次与我讨论新时期的新发现、新技术、新问题,获益匪浅。我们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问题、方法和困惑。在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时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正在改变传统书画鉴定的方式。任何研究人员都可通过高清数码技术获取作品的捆微特征,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瞬间汇集历代相关图文

中国篆刻名品[二十一] 陈巨来篆刻名品.pdf

本书以陈巨来自钤《安持精舍印冣》等精钤印谱为底本,专业角度严选近600方原钤印稿, 50余方公私藏代表作原石照片,展示近代元朱文第一人陈巨来近乎完美、匀称的空间和笔画圆润的元朱文真面,以及其对其他印风的探索。高像素原色精印。印蜕及边款均做释文,对作品中涉及的名句典故、历史人物详加注解,书后辑录历代精彩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