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

南海海洋化学 张元标 等.pdf

《南海海洋化学》以收集到的南海海洋化学历史科考资料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南海北部、南海海盆及南海南部的部分区域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海水化学特征,建立了对南海海水化学的基础性认识,并且以年尺度对南海氮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了分析;在同位素海洋化学方面,获得了同位素在南海北部和中南部水体

南海及邻域海洋地质灾害 陈泓君等 著.pdf

《南海及邻域海洋地质灾害》系“南海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应用研究”项目系列成果“南海及邻域海洋地质系列丛书”的海洋灾害地质学部分。《南海及邻域海洋地质灾害》从地球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出发,根据近10年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及邻域开展的1:100万海洋区

南海矿产资源 杨楚鹏等 著.pdf

南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矿产资源*为丰富的海区。《南海矿产资源》以南海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査工作所获取的实际资料及调查成果为基础,系统收集历年在南海进行的油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砂矿资源、深海多金属结核和结壳等调查成果资料,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梳理、整合和综合研究,全面总结

内孤立波对南海石油平台圆形桩柱的载荷研究及其风险防范 蔡树群等 著.pdf

海洋中的内孤立波通常是由强潮流通过水下底地形变化陡峭的海脊等原因所激发产生的大振幅非线性内波。它从生成源地向近海传播的过程中,其引起的上百米量级的振幅和巨大波致流会对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及水下航行等构成严重破坏。本书主要系统地介绍了作者以往从事内孤立波载荷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首次提出

光融天下:荆楚文化特展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荆州博物馆 编.pdf

本书是2021年9月至11月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举办的“光融天下——荆楚文化特展”的配套图录,收录了来自荆州博物馆的200余件楚文化珍贵文物,反映了楚文化自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的整体风貌及其发展概况,以战国楚文化鼎盛时期的青铜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等物质文化遗存为重点,种类丰

中国南海新型芋螺毒素的克隆、纯化、结构和功能研究.pdf

芋螺毒素是热带猎食性海洋生物芋螺毒液管壁上皮细胞生产和分泌的一类具生物活性多肽,具有分子量小、富含二硫键、序列高度多样化和作用靶点广泛等特点,能特异性地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如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钠、钾、钙等多种电压门控型离子通道,神经递质激肽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芋螺毒素不仅可以作为研究离子通道和神经递质受体的有利工具,也可直接被开发为药物或新药先导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良好的

南海物理海洋学气候态图集.pdf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可持续性研究和关注边缘海物理海洋要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新的南海及其邻近海域物理海洋学数据绘制南海及其邻近海域物理海洋要素图集能够全面直观地展示南海及其邻近海域上层海洋基本状态,为南海及其邻近海域生活及科研活动等提供必要依据。本图集利用新的南海及其邻近海域物理海洋学数据,主要绘制了南海及其邻近海域上层海洋基本状态参数(温度、盐度和密度)与等深度面、等密度面的分布特征图,并

南海海洋鱼类原色图谱.pdf

本书收集了26目97科345种南海海洋鱼类的原色照片,逐种标明中文名、拉丁名、英文名和别名,并对形态特征、分布、生态习性、食性以及渔业利用等方面作了简述。原色照片中标注了最显著的形态特征,形象直观,通俗易懂,方便参考使用。

南海鱼类志.pdf

南海鱼类志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及上海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研究室的同志们合作编写的。作者们经过几年来的调查研究,共采得并铿定了鱼类860种,分隶于3亚纲,26目,164科,434属。本书详细叙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对其生活习性和经济价值,也就调查所及作了介绍。各亚

渔情速预报关键技术与应用——以南海外海为例.pdf

南海海域辽阔,拥有储量巨大的渔业资源,是中国渔民传统的作业渔场之一。 有效的渔情速预报可以为渔业捕捞等渔业开发提供重要的支持,缩短探捕资源航行时间,节省燃油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南海渔业开发急需从近海向外海转移,而外海渔业发展尚处于开发早期阶段。 因此,开展南海外海的渔场速预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