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调

盛世调吉水 古都遗博珍 :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北京段出土文物.pdf

2005年11月初至2006年8月底,北京市南水北调考古工作队先后完成了南正遗址发掘区、岩上墓葬发掘区、坟庄和六间房遗址墓葬发掘区(北正遗址、六间房墓葬区)、皇后台遗址发掘区(天开遗址)、顺承郡王家族墓地发掘区(新街墓葬区、辛庄墓葬区、周口遗址、西周各庄窑址)、丁家洼遗址发掘区、

武当山柳树沟墓群.pdf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的的建设,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受湖北省文物局的委托,对湖北省武当山柳树沟墓群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计勘探面积11465平方米,清理墓葬134座,时代跨战国、西汉、东汉、宋代和明清,出土铜器、陶器、瓷器、铁器、玉器

郧县上宝盖.pdf

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分别在2006年、2009年、2010年,先后三次对郧县上宝盖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揭露出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以及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存。本书将三次考古发掘简报汇编成一册,全面、系统地报道了这三次发掘收获。

甘孜阿坝及小凉山地区林业考察报告.pdf

本文是中国科学院所组织的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的考察专题报吿。文中对甘孜、阿坝及小凉山地区森林的合理利用、集运方式、经营以及造林更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幷提出了建议。 可供农林业生产及计划部门及高等院校人员参考。

外力冲击与内源发展 : 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pdf

本书将外力冲击与内源发展作为研究的主题,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案例,利用相关区域的实证材料、包括库区农户调查数据,提出了以能力损失和重建为核心的分析框架,重点研究了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移民能力建设、利益相关方协调机制和管理创新等内容。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京石段工程输水运行规律分析.pdf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京石段工程输水运行规律分析》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京石段工程输水运行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系统研究和分析了京石段工程输水的水流波速、稳定调度状态下的过闸流量、渠道水量损失率、渠道充水规律、汛期调度规律、冰期调度规律及渠道退水规律等。《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京石段工程输水运行

郧县店子河遗址.pdf

2008~2011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店子河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00余平方米。遗址地层堆积主要集中在后岗一期文化、东周、秦汉等时期,另发现少量朱家台文化、煤山文化、二里岗文化灰坑及隋唐时期墓葬等。店子河遗址是鄂西北后岗一期文化最重要的遗址之一,为研究仰韶早

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 第四卷.pdf

本书共收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湖北丹江口库区田野考古发掘简报15篇,论文1篇。具体包括《丹江口龙口旧石器遗址发掘报告》、《丹江口玉皇庙遗址发掘简报》、《丹江口温坪墓群发掘简报》等。

武当山遇真宫遗址.pdf

  本书是介绍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主要描述了遇真宫遗址的单体建筑形制和整体建筑布局,并对遗址内出土的大量明清时期文物进行描述和分类;最后根据相关资料对遇真宫的整体建筑布局、历史功能进行总结和分析;文后附录编入了相关的碑刻研究、材料分析等论文及相关历史文献。本书对

荆州张家台遗址.pdf

  本书是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考古发掘报告,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楚都纪南城南垣外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张家台遗址的文化堆积及9条灰沟、60个灰坑、32口水井的清理情况,对于研究战国时期楚都纪南城外聚族而居的居民的生产、生活及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