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

“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供应链协调优化机制研究.pdf

“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模式,通过签订订单合约进行合作生产可以实现公司与农户双方的互惠互利。然而,实践中公司与农户双方的利益冲突严重,违约现象突出,并已成为制约“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此背景下,本书运用博弈理论、运筹学及金融工程等理

我国耕地保护的农户行为与社会责任.pdf

  本书针对我国耕地保护社会氛围缺失和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不高两个突出现实问题,开展了我国耕地保护研究。研究在四个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围绕农户耕地保护的总体现状、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的行为、耕地保护的社会责任、惠农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的影响等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分别从

农户地理论.pdf

本书以农户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为切人点,重点研究农户微观视角下农区发展中的若干理论问题。通过对农户农业生产空间、农户工商业活动空间、农户务工空间、农户居住空间、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农户对外部影响响应、农户群体经济空间行为的具体研究,提炼出农户与地理环境作用的一般理论和规律。

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规模流转机制与政策研究.pdf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创新和实践基本上是按照推动农户承包土地相对集中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一基本线索展开的。农户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更加明确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是农地产权流转的主要对象。本书基于中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村集体土地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产业,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截至2016年6月,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已超过30%,流转土地4.6亿亩。当前,为解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不再耕地,种地的人又没有相应权利这一突出问题,我国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做出的重大制度创新是(  )。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产业,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截至2016年6月,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已超过30%,流转土地4.6亿亩。当前,为解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不再耕地,种地的人又没有相应权利这一突出问题,我国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做出的重大制度创新是(  )。

到2012年底,我国仍在耕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家庭约1.9亿户,所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92.5%;仍实行由集体统一经营的村、组约有2000个;已发展起农业专业合作社68.9万个,入社成员5300多万户;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0余万个,带动的农户约1.18亿户;约有2556万亩耕地由企业租赁经营,上述现象表明在我国农村(  )。

到2012年底,我国仍在耕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家庭约1.9亿户,所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92.5%;仍实行由集体统一经营的村、组约有2000个;已发展起农业专业合作社68.9万个,入社成员5300多万户;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0余万个,带动的农户约1.18亿户;约有2556万亩耕地由企业租赁经营,上述现象表明在我国农村(  )。

卜凯农户调查数据汇编(1929~1933)(四川篇).pdf

本书是基于留存于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卜凯调查中间统计表,还原整理出的农户层面的数据。主要包括农户家庭规模、农场劳动力利用、农作物生产、储蓄借贷、土地租佃等内容。由于数据量庞大,我们将其中主要内容分为江苏、浙江、山东等13册出版。卜凯基于这次调查,形成了《中国土地利用》这本巨

卜凯农户调查数据汇编(1929~1933)(云南、贵州篇).pdf

本书是基于留存于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卜凯调查中间统计表,还原整理出的农户层面的数据。主要包括农户家庭规模、农场劳动力利用、农作物生产、储蓄借贷、土地租佃等内容。由于数据量庞大,我们将其中主要内容分为江苏、浙江、山东等13册出版。卜凯基于这次调查,形成了《中国土地利用》这本巨

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转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pdf

本书从区域耕地资源功能特点、农户目标和耕地利用关系出发,依托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农户行为学和“3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长期、系统的定位跟踪研究,构建了区域农户—土地利用阶段差异及其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发现了农户耕地利用差异对耕地生产能力的影响变化规律和农户耕地利用差异对耕地质

中国特困民族地区农户脆弱性问题研究.pdf

本书以中国特困民族地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选择湘粤桂边瑶区为典型特困民族地区,开展大样本农户调研,在对贫困和脆弱性的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特困民族地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现状尝试构建了特困民族地区农户脆弱性贫困分析框架;以湘粤桂边瑶区为例,考察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