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

南南合作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模式探索.pdf

21世纪以来,南南合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技术转移建立的南南合作新模式应运而生。如今,广大发展中国家既要满足本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又要应对诸多全球性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书从南南合作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模式探索的角度,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系统梳理了可再生能源领域

可再生能源及其发电技术.pdf

本书共分7章,第1章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和展望做了简要的介绍,从第2章到第7章介绍了各种可再生能源及其发电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小水电、海洋能以及地热能等。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机遇挑战和激励机制设计.pdf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促进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清洁低碳能源转型已成为人类未来能源发展的大趋势。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的环境负外部性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环境正外部性(与化石能源发电相比的环境外部成本 )角

废弃矿井煤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pdf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2017年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我国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课题3“废弃矿井煤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针对废弃矿井煤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梳理了我国废弃矿井煤炭气化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外的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输电网规划理论与方法.pdf

本书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基础理论”课题2“考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时空分布特性的交直流输电网多目标协同规划方法”的成果之一。全书共分10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建模与模拟,第3章为电力系统运行模拟,第4章和第5章分别讨论

可再生能源的微生物转化技术.pdf

本书在分析当前全球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基础上,阐述了利用生物质转化为主的生物炼制的内涵,将微生物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转化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论述了利用微生物技术转化可再生能源的基础理论、基本工艺、基本装备、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

全球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pdf

本书指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应对全球变暖、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解决方案。第一部分阐述了当前全球变暖和世界能源消费的严峻形势。第二部分展示了笔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即通过太阳能发电的绿色电能电解水制氢气,尤其是直接电解海水制氢气,并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合成甲烷,书中详细描述了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本书还介绍了笔者在1996年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电转气”装置,展示了样机装置和中试装置。最后一部分

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知识手册.pdf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阐述了环境、科技与生态系统、循环经济的基本定义及相关基础知识;分析介绍了我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的资源分布特点、利用方法和最新技术。

可再生能源系统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证.pdf

《可再生能源系统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证》聚焦于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关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采用运筹学、计量经济学、博弈决策理论、多属性评价、灰色系统理论等理论与方法,从气候变化风险、政策风险、社会认知风险视角探讨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气候变化、政策支持、社会认知之间的复杂反馈机制,为我国未来

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2016.pdf

《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2016》是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以2030年为时间节点,对中国能源与电力系统自下而上开展的情景分析研究。本展望报告通过“既定政策情景”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的对比,研究了不同发展路径和多种政策、市场手段对促进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