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晓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pdf

本书运用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与预测理论,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全国二类调查数据,针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效益评价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规划及工程完成情况等。

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技术.pdf

本书运用生态学、地统计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等理论,以华北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东北农牧交错区、长江上游等典型防护林建设区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防护林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技术。

生态水文学前沿.pdf

本书立足于生态水文学最新理论研究和学科前沿,分别介绍了区域环境变化的水文生态响应、湿地生态系统水文生态过程、河流生态系统水文生态过程、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等10个方面的内容,系统地阐述了当今生态水文学的新方法、新技术,为今后生态水文学的学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及空间格局.pdf

本书研究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位、典型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调整,以探讨森林结构和空间格局。

森林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水文响应.pdf

本书基于流域森林景观空间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理论,以潮白河流域及怀柔水库流域TM影像数据为基础,研究北京山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水文响应、流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优化和流域森林景观恢复与重建经营,以探讨森林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覆被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pdf

本书运用多水平贝叶斯理论,利用北京山区13个自然保护区或林场设置的30块公顷级标准地的数据,以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测、易得的因子,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流域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pdf

本书以半城子水库库区为例,建立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植被类型结构的优化模型,提出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调整的要素和流程,建立了基于调整分期的模型,研建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调整的决策支持系统。

森林植被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机制与评价.pdf

本书通过将森林滞留PM2.5等颗粒物的能力定量化,筛选出不同典型区域有效治理PM2.5等颗粒物的适宜树种,找到研究森林阻滞不同来源PM2.5等颗粒物的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技术,为解决以灰霾污染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和大气颗粒物污染治理提供一种绿色手段,并为指导城市森林建设和景观绿化等提供

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pdf

本书介绍了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监测,探索树木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生理生态机理,比较典型树种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功能差异,分析与评价森林调控PM2.5等颗粒物的功能,提出了增强森林滞留PM2.5等颗粒物的能力调控技术,集成了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

土壤侵蚀过程与机制.pdf

本书通过分析流域降雨时空变化、景观格局演变及地形地貌分形特征,辨析流域水沙运移规律及其尺度分异规律;研究流域地形地貌分维与侵蚀产沙的耦合关系等;进而探讨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影响下多尺度流域水文生态过程及侵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