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

四川乡村人居环境.pdf

本书撰写以北纬26°03′~34°19′,东经97°21′~108°12′为研究区域范围,以东部绿色盆地和西部生态高原的不同生态功能分区为研究区域,以四川地区5个县域、46个村、861户、2 977名家庭成员的现场调查、访谈及数据采集资料为基础研究样本,以“三生空间”环境为研究主线,展开基于2015年田野调查成果的拓展性研究。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四川乡村人居环境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建设成效、发展机

长江中游乡村人居环境.pdf

本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于2018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丛书”中的一册。本书以湖北省鄂西山区、江汉平原水网地区、武汉市近郊区典型乡村为微观样本,详细论述了乡村人口流动、农村居民的安居意愿、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居环境建设的一般状况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在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出发,建构了长江中游地

上海乡村人居环境.pdf

本书为“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丛书”分册之一,主要针对上海乡村的非典型性,从历史、空间和制度等维度,将上海乡村人居环境置于历史路径、城乡关系、制度政策框架下研究。本书综合采用数据分析、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上海乡村变迁的整体趋势,并运用类型学方法探讨乡村类型分化及乡村人居环境特征。本书以结构约束—行为选择视角诠释乡村人居环境的动因机制,从而对大都市乡村发展做出研判,提出相应政策议题。本书可供各级政

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绿化研究 : 以广州为例.pdf

本书以广州为例,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探讨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绿化的综合效益、城市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绿化植物景观配置、环境绿地的环境容量、绿化质量评价以及生态人居环境绿化特征及其建设、管理优化模式等问题,系统阐述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城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湖南卷.pdf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是对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全书以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为基础,以每座城市在历史上的具体建设实践为切入点,探寻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脉络和经验,着力发掘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在价值追求、规划要旨、建设模式等方面有别于现代城市规划的特性,进而为揭示中

人居环境与居民空间行为.pdf

本书梳理了人居环境的研究脉络以及近年来关于人居环境演变的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动向;并在2005年、2009年和2013年大规模宜居城市问卷调查等数据基础上,对城市的宜居性、居住环境、居住用地、职住分离以及居住和消费选择行为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福建、台湾卷.pdf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是对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全书以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为基础,以每座城市在历史上的具体建设实践为切入点,探寻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脉络和经验,着力发掘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在价值追求、规划要旨、建设模式等方面有别于现代城市规划的特性,进而为揭示中

人居环境的思辨与实践.pdf

本书以中国城镇化为中心,以重庆山地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包括人居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城市规划、景观学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对“全球化格局中的中国城市化”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进行了有益探索。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天下卷.pdf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是对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全书以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为基础,以每座城市在历史上的具体建设实践为切入点,探寻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脉络和经验,着力发掘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在价值追求、规划要旨、建设模式等方面有别于现代城市规划的特性,进而为揭示中

地理学视角的人居环境.pdf

本书从地理学的“空间、差异、地域、景观”视角探讨城市人居环境基本问题,并实证分析了人居活动的地理环境、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居环境的社会地理学研究、城市居住空间扩展、不同地域尺度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及人居环境生态安全。